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4月侣日,由中国空间技水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资源”一号02C卫星在轨交付给国土资源部。“资源”一号02C星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在轨测试表明,卫星运行稳定正常。“资源”一号02C卫星获得的2_36米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业管理》1999,(11):F004-F004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地球资源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颗巴西小型科学应用卫星也同时搭载升空。这是我国与巴西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巴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传输型对地观测系列卫星走向应用阶段。至今2年多的有效运行,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在轨运行设计寿命。也作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研制的卫星载入中国航天的史册。两年多来,卫星源源不断地向地面发送地球探测图像,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地质、大气、海洋、生态、能源、环境、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资源”一号卫星研制虽然经历了将近12年的漫长历程,但是在我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艰苦环境下,对于这样一…  相似文献   

4.
正当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又传捷报:2003年10月21日11时16分,“长征”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1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应用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卫星轨道高度778千米,倾角98.5度,总质量1540kg,设计寿命不少于2年。卫星上五谱段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9.8m,地面扫描幅宽为113km,观测周期为26天,3天内可…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9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与巴西航天局局长戈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联邦共和国航天局关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保持连续性、扩大合作及其应用的议定书》,确定双方继续并扩大在卫星应用、卫星研制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业管理》2012,(1):42-44
我国成功发射"资源"三号卫星2012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卫星送入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质量约2650千克,设计寿命约5年。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4,(5):11-11
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小卫星,重204公斤,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和西安测绘研究所共同研制,主要于国土资源摄影测量、地理环境监测和测图科学试验。这颗卫星应用了基于磁控和反作用飞轮控制的姿捕获、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微小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发射升空将近18个月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尼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 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项目。“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实现的我国整星首次出口。目前,长城公司已同尼方就接替卫星及后续卫星的合作开展磋商。  相似文献   

9.
《航天工业管理》2008,(4):42-43
据中国航天部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国际航天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按照中国政府批准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来几年中国将重点发展月球探测二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工程、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工程等重大项目;完成立体测图卫星、“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一号03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卫星的立项、研制和发射任务;研制硬X射线望远镜、返回式微重力卫星;研制完成中俄联合火星探测等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0.
《航天工业管理》2004,(9):40-40
2004年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也是自…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一号任务已完成卫星、运载火箭出厂审定工作,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8年。卫星将使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卫星送人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13.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新中国从此踏上了开拓太空的征程。经过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拚搏奉献,1970年4月24日,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进入了茫茫太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打破了前苏联、欧关等国家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35周年,2005年4月21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卫星制造厂举行了隆重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揭幕仪式。揭幕仪式上,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刘林宗部长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一起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中国航天界著名科学家闵桂荣院士、屠善澄院士、戚发轫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以及刚入院不久的新员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于2002年9月18日正式交付给国家海洋局投入使用。“海洋”一号A星的成功发射和交付使用,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海洋监测能力。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制的“海洋”一号A星,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性业务卫星,卫星重量为368公斤,运行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2年。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A星在太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月29日,国家海洋局北京和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  相似文献   

15.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于 1 970年 4月 2 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 2 0 0 0年年底 ,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 4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飞行成功率达 90 %以上。目前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6.
市场短波     
亚洲卫星公司发布2008年购买“亚洲”五号卫星的需求计划亚洲卫星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8日宣布已发出在2008年购买“亚洲”五号卫星的需求建议书,用以替换在东经100.5度轨道附近运行的“亚洲”二号卫星。“亚洲”五号卫星将是一颗为亚太地区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覆盖而设计的新型通信卫星。“亚洲”二号卫星目前正为多个地区和国际广  相似文献   

17.
《航天工业管理》2011,(8):37-38
2011年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第1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4次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8.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火箭的运送下,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卫星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了宇宙太空,揭开了中国人民决心向宇宙太空进军的序幕。消息传开,全国顿时一片欢腾,各族人民热烈欢呼这一伟大的成就。正值全国各地庆祝“五一”劳动节,  相似文献   

19.
《航天工业管理》2009,(4):41-41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2009年3月24日正式签署“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项目合同。这一卫星将接替因故在轨失效的“尼星”1号。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18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二号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十一五”期间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的收官之作,也是研究院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