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地是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实践主体,但长期面临旅游企业、旅游者低碳生产与消费内在动力不足,低碳发展长效落实机制缺乏,监督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升旅游地低碳发展系统协同效率,推动低碳发展措施高效实施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议题。本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低碳信息共享为基础,基于供需协同、低碳优先、共同参与、可持续性、系统性5项原则,尝试构建以旅游企业、旅游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五大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低碳信息共享、低碳发展激励、低碳发展规制、低碳发展补偿4项区块链平台运行机制为支持的旅游地低碳发展模式,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反向规制机制、补偿机制推动低碳"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为旅游地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本研究意图突破传统低碳旅游研究局限,拓展可持续旅游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内蒙古旅游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旅游人才是内蒙古旅游业及旅游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企业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蒙古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实力。目前,内蒙古旅游企业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和高素质人才短缺、新业态和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发展内生力不足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紧缺和短缺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加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内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加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及时、准确地查询到景点、名胜古迹以及道路交通等信息,满足游客的需求,使旅游者享受到较高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以旅游业应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论点,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士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打造旅游救援系统已成为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构建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黄山市旅游救援供需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1个中心、4个子系统构成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分别是旅游救援指挥中心、旅游安全监控系统、旅游求救与求援系统、救助与援助系统、旅游救援善后系统等,并对指挥中心和各子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阐释,以更好地促进黄山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并为其他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任务以及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中观层面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在微观层面讨论了数字视觉技术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及其在博物馆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游客提升服务品质、面向旅游企业升级要素水平、面向目的地提升大众旅游治理水平和面向资源永续利用形成绿色发展能力,使科技全面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塑造更协调、更绿色的行业发展模式,打造更具创新性、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探索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企业发展机制,以及实现更有科技含量、更智慧的旅游治理方式。(3)数字技术推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催生了目的地与游客的“液态交互”、多主体价值共创、数字生态构建以及数字竞争力等值得研究的主题。(4)数字视觉科技赋能下的旅游体验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从需求导向数字化、跨领域价值共创、科技逻辑构建等路径助力我国旅游产业朝着服务创新化、产品科技化和品牌独特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城市群整体及其内部城市单体两个角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旅游业发展动力、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影响、旅游经济联系、不同城市区域旅游贡献度等5方面指标,并确定了旅游竞争力状态空间评价方法与系统动力学动态测度方法,以期为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理论研究动态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以信息拉动式为特征的在线旅游供应链(e-tourism supply chain)的理念。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分析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建立的动因,构建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文章通过创新旅游供应链研究视角,借鉴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耦合研究理论,试图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构建起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可分成4个部分:(1)旅游者信息链,是围绕着每个旅游者需求信息的一条"信息拉动式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服务大规模定制链;(2)旅游服务定制链,旅游企业在以"旅游者"为中心的信息链上提供即时响应、即时采购、即时生产、即时销售的敏捷制造服务,同业性旅游企业合作服务于旅游者;(3)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旅游者需求汇集、统计、分流平台,旅游企业沟通平台和旅游评价平台;(4)专业化辅助企业,具有弹性专精的优势,缓解大规模标准通用化服务提供和市场的定制化随机要求(stochastic demand)之间的矛盾,满足了旅游者对定制化旅游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地理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旅游地理学,因发展历程尚短、理论方法体系不十分健全和完善,对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支撑乏力,迫切需要从相邻学科吸收养分。物候学与旅游地理学交叉性质明显,可多方面支撑其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物候学对旅游业的学科支撑作用、具体实践应用领域、服务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6个维度以及气候变化对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物候概念有助于系统整合旅游系统中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的相关旅游资源,而物候学应用亦可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服务支持子系统、交通子系统以及医疗健康子系统的效用;(2)物候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利用植物季相进行景观设计、观赏季划分与观赏期预报、体验类生态旅游活动的时间规划、花粉浓度预报与冰雪灾情预警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五大方面;(3)物候学可在要素、行业、过程、时空、方位和部门6个维度上服务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4)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对于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相关研究人员在未来应注重气候变化对其的风险影响研究,深入分析游客感知、行为反应所受影响,并积极参与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报告编制。从学科发展和产业应用的角度讲,物候学可为旅游学的研究提供自然科学的理论支撑,也为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王跃伟  陈航 《旅游学刊》2011,26(6):46-52
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如何令赴台旅游者满意成为台湾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将"手段—目的"链模型引入旅游者满意因素的研究中,以辽宁访台旅游者为例,基于阶梯式访谈调查数据构建了辽宁赴台旅游者满意因素的判断矩阵和价值层次图,并聚类得出五大最具主导地位的"手段—目的"意义链。在此基础上,从价格策略、游览主题、产品设计和推广、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台湾在今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  杨兴柱 《旅游学刊》2012,27(1):73-8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热潮的掀起,旅游业作为减碳的重要部门,其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立足旅游碳排放视角,对国外关于旅游业三大主体碳排放的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的公众认知、旅游碳足迹测度、碳抵消目标及具体措施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据此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提出旅游碳足迹测度及碳减排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深入揭示了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并为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疫情对居民出游消费信心、意愿和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但潜在出游需求仍然存在。(2)疫情对旅游地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物理和心理压缩,与旅游关联紧密的文化产业、娱乐业的生产空间容量也受到了间接影响。(3)疫情对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主体经营等方面造成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政策供给以“流动管制”和“行业纾困”并重为主。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建议着重从组织响应、空间响应和企业韧性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应对能力,即:完善业外支撑、业内驱动、业界保障的三位一体组织响应体系;构建旅游目的地(点)-连结(线)-网络结构(网络)的三级协同空间响应机制;从企业组织、产品服务、管理和营销、市场品牌、员工心理等5个方面加强旅游企业韧性建设,以增强中国旅游业恢复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重大变革期和调整期,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国际化是重要趋势,这种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研究本土化进程。中国特色旅游地理学研究在总体方向上要扎根于旅游产业重大需求实现转型,在研究对象上,从典型旅游地研究向国土游憩空间优化研究拓展;在研究重点上,从旅游要素研究逐步向旅游地复杂地域系统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转型;在研究范式上,更加从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脱节向“理论研究—规划实践—政策应用”的有效链接提升。在此过程中,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可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Today, blockchain is given attention in tourism, and research has begun about it. This study aimed to present a business model on blockchain platform. Blockchain is a shared distributed ledger that can lead to secure transaction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a secure network. This research adopte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relied up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method.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blockchain platform changes business models in tourism. That is to say the customer sector includes peer-to-peer exchanges and smart contracts, product and service sections include primary and secondary values,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includes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physical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financial sector for revenues includes mining and earn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venues and for costs includes the costs of setting up the platform on a blockchain platform, supporting and bringing about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and purchasing of a minor.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到来,我国旅游业也相应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加上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基于中国学术立场和现实诉求的理论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在分析总结旅游发展阶段特征和当代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建以旅游法为核心的国家意志体系,以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观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配合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施.针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实际工作的需要,应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对于实现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信息化、标准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系统通过标准信息编码来实现旅游资源数据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实现旅游资源数据共享、数据互操作,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比较评价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业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其提供理论、技术、信息支撑的旅游信息科学呼之欲出。进行旅游信息分类体系与编码研究是旅游信息科学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为旅游管理、规划决策、旅游信息平台搭建提供技术与信息支持。文章基于旅游三体、旅游六要素、需求层次、协同、可持续发展和信息组织六大理论,结合目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全面系统地提取了各类旅游信息;采用时间、空间、属性三维分类方法,建立了旅游信息三维立体分类模型,构建了旅游信息五级分类体系基本框架;应用“空间维+时间维+属性维”信息编码结构,确定了旅游信息编码的3段37位代码;通过陕西省旅游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实践验证,旅游信息分类体系和编码系统性强,完整性高,操作便捷,可为旅游信息科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