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Ottaviano将企业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中,建立了一个异质性两企业、两区位空间选择模型,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该模型以企业异质性和垄断竞争为切入点,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差异与集聚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区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燮  杨开忠  刘安国 《经济地理》2005,25(4):442-444,448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5.
集聚与增长整合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也是对新增长理论的新拓展.通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中引入内生增长,集聚与增长整合模型使得我们能够明确地思考经济活动区位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整合模型阐释了集聚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机制,加深了我们对一体化现象和政策的理解,得到了比新经济地理更为丰富的结论.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总结了其研究框架与方法,并叙述了理论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进一步深化了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为研究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9.
异质性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到微观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分别从转移动因和转移路径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国际转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不同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路径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研究假定、方法及结论,并试图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异质性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到微观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分别从转移动因和转移路径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国际转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不同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路径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研究假定、方法及结论,并试图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明倩  臧燕阳  张琬 《经济地理》2007,27(6):956-960
文章使用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9-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比较优势仍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②产业一旦在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现象,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这种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③打破地方贸易保护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区域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describes a classroom experiment on new trade theory appropriate for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courses. Students portray U.S. and Japa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cost schedules. There are five rounds in the experiment, starting with autarky in the 1960s and ending with the Great Recession of 2008–9. In each round, the instructor announces a market price and quantity and then each producer calculates its market share, average cost and profit; and makes its shutdown decision. By varying the market price and size, the experiment illustrates the gains from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also how efficiency gains and economic recession impact individual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为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作用,文章提出基于耦合理论的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构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模型,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货币理论的基础也就是供求规律。对于其中的货币需求理论,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几种互不相同但彼此又有一定联系的学说。比较这些理论的异同,对于我们学习货币理论并制定和分析现实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夏晓忠 《技术经济》2020,39(4):59-65,85
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各参与方收益分配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从宏观层面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非对称性重复博弈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各方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验仿真,揭示了风险分担、损失转移、激励与惩罚等因素对影响合作稳定性的规律,为制定新型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文选  张晓艳 《经济问题》2007,334(6):18-21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不同解释,把国外有关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文献分为三类: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和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目前国内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主要以传统劳动力迁移理论和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为研究基础,而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借鉴和应用还比较罕见,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iders new and used automobile expor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a gravity model framework. This standard framework has similar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 new and used automobile expor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for the new automobile exports of Japan, but not for Japan's used automobile exports, a finding the paper associate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left-hand driving in determining the markets for Japan's used (but not ‘made to order’ new) automobile export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used automobiles are somewhat more important to lower income markets, controlling for discrimination and other factors, used automobile trade clearly supplements new automobile trade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the importing country.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economics’. The focus will be on financial stability as an objective of policy within a more general framework of polici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upon which we base our policy conclusions is summarised to provide understanding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need for policy interventions, before the main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re discussed. In doing so we argue that an important policy dimension, which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past, is financial stability, a new focus of monetary policy amongst other implication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upon which we base our policy conclusions tries to avoi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previously dominant paradigm ‘New Consensus in Macroeconomics’. It represents in this sense ‘new thinking in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源泉论看世界发展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源泉和最终决定因素 ,这可称为生产力源泉论。到 2 0世纪后期 ,科学技术革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生产力源泉论的现代形式就转化为科技源泉论。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如新经济的出现、全球化的兴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盛衰 ,都直接源于科技革命。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 ,如反全球化运动 ,时代主题的转变 ,民主化潮流 ,由多种因素引起 ,科技革命仍然是其中的一个源头。科技源泉论是一条贯通各个领域变化的主线 ,本文以此立论揭示当代世界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