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小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焱 《天津经济》2001,(9):35-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发展历程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总企业数90%,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具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势。但我国地方中小银行目前并没能充分发挥扶助中小企业融资的职能,这是现在应该先对已有银行进行股权结构改革还是应该先引入民营银行进行市场结构改革,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所引发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地方中小银行内部和外部制约条件,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以及困难的原因,对于探讨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柱 《特区经济》2007,225(10):227-228
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劳动就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改善自身融资条件,进行间接融资创新,降低直接融资门槛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紧紧抓住“软信息”概念,通过强调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强烈的“软信息”关联,分析了中小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性问题。本文认为,如果中小银行脱离地域“软信息”优势,向大银行看齐,或成为地方政府的“二财政”机构,人们便不能用中小银行的标准来衡量它,系统性风险将不可逆转地上升。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中,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在促进就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大企业所无法代替的。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0.5%,解决了我国城镇就业量的75%以上。但是,无一例外的,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它们在整个社会经济群体中又属于弱势群体,其中,资金融通困难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需要管理制度、市场机会的支持以及第三方担保和对口服务。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1]的分析,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政府在中小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中的角色、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现实选择以及进一步对策等四个方面概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小银行+民间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  张坤 《北方经济》2008,(23):89-90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68%左右.在40个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仅占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活跃经济、增加就业、防止垄断的作用,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较低,所导致的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文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阐述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04,(2):14-19
《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一年来,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里面有直接融资问题,也有间接融资问题。如何多方面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近期,来自全国的专家聚会深圳,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本刊特将若干精辟论述加以整理,力争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融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困扰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对此,国家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金融法规、指导性文件,对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有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经济金融  相似文献   

11.
关系型融资作为一种以关系、长期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融资形式,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体现出特殊的价值。关系型融资既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中小企业和银行“双赢”的融资模式;中小银行是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机构保证,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浅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从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明确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职责、改革现行银行信贷管理方式、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金融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日益增强,各行各类的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截止200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担保机构200多家,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二是住房贷款担保机构;三是建筑工程担保机构;四是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提供担保的机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其融资难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现阶段为国内企业服务的主要融资方,应该充分借鉴泰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快改革内部体制和转变内部业务部门的设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网点多、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市场调研分析,实现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的基础上,量身打造系列金融产品;运用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政策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及时、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融资难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缺乏信用,信用状况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本文从信用入手讨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信用困境及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信用能力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特区经济》2008,(2):91-92
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应以中小银行贷款为主的理论假设着手,对中小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银行应在现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而通过新旧业务的整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关系银行模式,发挥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提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造成这一局面不仅是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健全,也在于很多中小企业忽视治理结构的改革。通过分析国内的中小企业治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结构的提升能促进融资,并给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乡镇》2012,(7):55-57
“平安一贷通”是平安银行重磅推出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组合,是半安银行两年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专门推出的创新产品,它具备担保组合、信用增级、随借随还、综合金融等四大优势和特色,能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融资支持,为中小企业打造一个真正灵活、快速、便捷的融资通道。  相似文献   

19.
史伟 《辽宁经济》2006,(11):46-47
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实守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企业信用”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时,就更加需要审查企业的信用行为。因此,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对于成长潜能较弱、生产规模较小、其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并不具有大企业复杂的管理结构特征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不足则是其发展中的最大瓶颈。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既有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首先,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力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政府片面强调发展国有大型企业,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其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些人还对中小企业存在认识上的盲点,主观认为中小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