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以经济和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在全球展开,而能源短缺问题似乎越来越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经济腾飞的"瓶颈"。于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开始对"富饶"而贫穷的非洲抢滩登陆,甚至以"反恐"的名义谋求能源争夺战。  相似文献   

4.
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大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自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能源消耗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可见,能源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瓶颈"。本文利用能源产销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分行业能源消费量等一系列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来测度中国能源问题的各方面约束。  相似文献   

5.
非洲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地。要确保能源安全,中国不仅要买得起能源、买得到能源,还要运得回能源。能源进口安全的关键是运输,而海上运输又是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的最薄弱环节。影响中国进口非洲能源海上运输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国际上围绕海上战略通道的争夺加剧、海上通道沿岸国的政局恶化、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相似文献   

6.
作为资源极其匮乏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是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四大能源支柱.同时,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日本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较大成就.日本在节能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调整一次性能源结构。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一、能源微网系统发展背景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世界各国纷纷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按照中国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张宝生 《科学决策》2005,(12):53-55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主体。当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是石油,天然气是最具新强成长力的能源,而煤炭则作为有清洁使用条件的必要能源成分。中国的能源资源有其特殊性,其资源结构恰恰与这种优势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背离,因而进行中国能源结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电力市场"进场"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电网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清洁能源开  相似文献   

11.
能源草已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资源之一. 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正是实现环保目标的必经之路.寻找最佳的非食用生物质原料,用来替代粮食作物进行大规模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生物乙醇,正成为共识.这标志着能源替代规模生产已到了"大踏步"时代.非食用生物质原料来源,非常广泛;只要合理开发,生物燃料乙醇不但不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安全.本文仅就能源草的优良种子、成熟技术和商业运作进行综合评述,借以开拓思路.笔者认为抢抓机遇,在适合地区广泛推广能源草,必能占领先机.  相似文献   

12.
"太阳、风、水、植物、地热、海洋"是人们熟知的自然万物,当人类寻求能源的目光投注在它们身上时,它们便成为维系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能源---可再生能源。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人就开始认识到能源是生死攸关的战略资源。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时至今日,美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中,首先是政府采取了三大政策:一是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二是政府大力扶持,制定强行政策;三是强化市场开拓;使得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3.
非洲是世界上矿产和能源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20世纪80~90年代,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资源丰饶的非洲国家却普遍遭遇GDP连年下降和经济衰退的“失落年代”.许多人将之归因于资源本身,即“资源诅咒”. 石油大国尼日利亚就是被“资源诅咒”的典型例子,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1 0,尼日利亚石油一度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然而,尼日利亚也是世界上比较贫穷的国家之一,70%的人民生活在1美元/天的贫困线以下.  相似文献   

14.
苏联是能源大国,其能源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的能源政策不仅对其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苏联能源政策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的问题。研究苏联的能源政策对我国制订能源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下面对苏联能源政策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一、苏联能源生产发展过程。苏联能源生产是为其总经济战略服务的,能源生产在苏联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苏联经济战略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这是我国从事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同志们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几百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撑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两大社会问题。早在1981年,联合国就在非洲内罗毕召开了首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会。1992年,联合国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16.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剧,能源不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与竞争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国家间政治博弈的着力点,是引发国际局势演变的重要因素。非洲因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备受国际社会青睐。近年来,中非能源合作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局面,成为双方关系的一个新亮点。然而,中非能源合作却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论。文章总结了批评声中的五种主要论调,并批判性地加以分析,探究其背后蕴含的各种原因,最后据此提出了如何妥善加以应对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能源是一种绿色能源,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的同时引起了关于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能源效益等问题.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需从本国国情和自然资源出发,大力开发适合本国地理条件的生物能源,同时加快提高能源转化效益的研究力度,采取生物能源适度综合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区段)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核能资源的主要供应基地和能源运输的主动脉,是中国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实现合理组合,能源结构转变的领先区域和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供应能源产品的战略基地,建设好这一地区,维护其发展、繁荣和稳定,就是强化、扩展和维护中国的能源"命脉带"。  相似文献   

20.
能源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环境友好性的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可再生能源潜力的评价缺少完整有效的方法,为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全面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可再生能源潜力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