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航 《民航政工》2020,(1):20-2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雄厚的思想力量企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其成为整个企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企业员工的价值实践,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功能是感化人、转化人、培育人,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著物物不知”一样,去凝聚人心,汇聚精神,提升境界,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团队的价值观,自觉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技能出色、岗位工作优秀的员工。而如何实现这些文化功能,使公司的精神理念从口头上走进思想,变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与行为方式,也就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套使文化理念渗透到员工思想行为中的渠道和方式,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以增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张震健 《中国储运》2012,(2):99-100
“以人为本”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炙手可热的流行词语,它不仅成为各级管理者的口头禅,各种研讨会上的常用语,更成了各类企业装点门面必不可少的时髦外衣。但有多少企业管理者真正将“以人为本”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得以实践?又有多少职工沐浴在“以人为本”的阳光下呢?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企业想求得优秀的经营业绩,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使其利用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在企业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惟一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要素。企业引进与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是使企业员工具有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对人的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员工的发展,强调“员工满意”,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传统人事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企业的发展,最终应通过投资者、消费者、员工“三满意”来实现。因为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赢利即可实现投资者满意,或者叫股东满意;为实现投资者满意,就需要通过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实现消费者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商品琳琅满目,“卖方市场”早已经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为了促销和让消费者记住产品和公司,品牌战略应运而生。品牌是一种力量,品牌是一种文化,品牌是产品、服务和企业升华蝶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服务品牌。所谓的的服务品牌,实际是一种个性化、特色化、鲜明化的服务标识,它不但必须得到内部员工的认可,更需要市场、社会以及消费者的认可。服务品牌如果没有差异度、信誉度和知名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关键在于品牌的推广实践。品牌拟定比较难,而品牌的推广实践更难,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企业80%的效益是由最关键的20%的员工所创造,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他们的去留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掌握最有价值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交通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交通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储运》2008,(11):67-6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成果,除了物质经济的增长外,还有就是涌现出一大批能搞企业的人才、按经济学的定义,企业家是生产要素之一,但国人对企业家的理解还是很模糊,但凡挂个什么“长”的头衔,搞起一摊子事的人,都算到“企业家”的名下。其实,经济学上“企业家”是一个能创造出特殊价值的群体。现在搞企业的人可分为三种群体:一是经济形势好,企业也能好,  相似文献   

10.
如何调动员工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是众多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优秀的企业大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可以看出,在众多的伦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最为深远。何谓以人为本?从企业管理角度可以做这样理解:“人”就是企业中的员工队伍;“本”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企业诸多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和链接点。其他设施、设备、组织、环境等要素,只有通过人的掌握和调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是最大的、最持久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监理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监理企业管理者必须把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抓,使其真正成为衡量监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标杆”。  相似文献   

12.
重组后的南航一直把“大南航、大三角”文化的融合和再造,作为打造“南方航空”品牌、打造企业优势的先行抓手,以文化整合拉动企业进步,以南航发展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日渐形成特色和规模,在竞争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应看到,成型、完善的企业文化是成熟企业的明显标志。毋庸置疑,重组后的南航企业文化走向成熟还需要更长时间和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当前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更需要用不断完善的企业文化加大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不少事实说明,迷信也是“力量”,只不过是邪力,“法轮功”就是典型的例子。敝家乡有位年轻姑娘,为求健美,稀里糊涂迷信上了一个自号“山泉公”的江湖骗子,向其学起所谓“避食功”。一直“避”到手足抽筋,奄奄一息,两眼一闭。其执著坚定、执迷不悟的表现,令人叹息。何以如此?迷信使然也。迷信“法轮功”者,竟达到上吊、跳井、剖腹而不悟的地步,那原因是认定跟李洪志就能成仙成佛,到极乐世界去享福。那股莫名其妙的邪劲,令人震惊!报载迷信“法轮功”的受害者中死于非命的,东西南北中,…  相似文献   

14.
为彰显团员青年在和谐南航建设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和谐新风,打造进取的企业文化,新疆分公司团委响应南航团委号召,开展“青年争当先锋、争创优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一年来新疆分公司各级团组织以“快节奏、高效率、创一流”的工作要求扎实地开展此项活动,“五彩中国一南航行”、“奥运样板航班”从地面到空中一系列特色服务的开展,与“天合联盟”服务标准的全面对接,无不向选择南航的旅客们展示着“我们更关注您”的服务承诺,从旅客满意的反馈中又激励着每一个团员青年更为努力地工作,“青年争当先锋、争创优质服务”已真正成为了青年员工在这个优质服务中共同的工作理念.回想活动开展中的点点滴滴,一段段动情的故事使人驻足,一股股暖人的情意溢满心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高铁流量资源已成为铁路企业一项重要资产,流量资源的经营开发,就是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小米生态链模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价值主张精细化、价值创造协同化、价值获取生态化。铁路企业对高铁流量资源的经营开发,可以借鉴小米生态链模式,充分利用客流资源挖掘新需求,在多元化经营领域,通过资产资本化方式,以平台为载体,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成为多元化领域综合商业生态的搭建者。  相似文献   

16.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通过员工来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更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因此必须把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财富,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女职工作为企业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全面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女职工自身优势和特点,对推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恩科公司是1984年由2个人创办并快速发展起来的科技型企业。目前,思科在全球的员工已发展到3.4万人,年营业额130多亿美元。其中,设在中国的思科系统网络技术公司的员工超过550人,吸收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谈到思科企业的成功秘诀,思科公司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关迟说:“思科追寻的是人才资本资源开发与经营创新,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公司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中铁十三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长期建设并发展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并以文化力促进企业生产力,凝聚员工向心力,不断创造了企业发展的新辉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务公司全体员工在发展建设企业文化上形成共识,一致认为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的同时,也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此,公司坚持"不畏艰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明晰而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是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各种能力形成强劲整合力的共同思想基础。明确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强化企业管理、培育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深入利用市场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  相似文献   

20.
王疆民 《空运商务》2011,(10):9-12,3
“市场热点”无非是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度,以及企业在市场中所具有的某种优势被广泛关注。产品成为市场热点对企业是有利的,但也需要企业抓住时机大力宣传和推广,使企业和产品能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以达到更好的效应和效益。一旦企业的产品成为市场的热点,其影响力、效益和社会关注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