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经种了十多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增多和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在田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有的棉株棉铃虫危害十分严重。据报道,种植已达10年的抗虫棉已逐渐对二代棉铃虫失去抗性,抗性风险已越来越明显。如果仍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转Bt基因抗虫棉迟早会不再抗虫,棉铃虫大爆发这一天迟早会来临,那时可能会造成抗虫棉瞬间失去应用价值及Bt生物农药失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培育并通过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达17个,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棉田面积的30%左右。目前,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田面积的80%都是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危害。但实践表明,抗虫棉并非完美无缺,只有正确认识,科学种植,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丰产和抗虫性能,提高原棉品质和棉农的种棉效益。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量不断下降,发生程度均在中等以下,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导入B T抗虫基因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它可以产生内源毒素,对鳞翅目害虫有独特的抗性,能在其为害棉株初期将其杀死。由于抗虫棉的独特抗性,在推广中很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但不少棉农认为种植抗虫棉不用打药,这是对其抗虫性的一种错误认识。抗虫棉的抗虫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一、抗虫棉的抗虫性是针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而言,对蚜虫、红蜘蛛、盲椿象、甜菜夜蛾等其它害虫并无抗性,它不是绝对的抗虫棉。二、棉株的各个器官抗虫性不同,嫩枝、嫩尖抗性最强,稍大的枝叶抗性次之,老叶片抗虫性差,棉铃的抗性最差。三、气候干…  相似文献   

5.
齐河县棉麻公司自1997年以来,租赁土地,繁育推广抗虫棉,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引进良种,试种获得成功1996年底,齐河县棉麻公司得到一个信息:荷泽地区从中外抗虫棉联合试验中选育出两个抗虫性强且抗病丰产的新品系——菏棉1号、菏棉3号。他们购进了30斤棉种,于1997年由赵官棉厂租地6亩试种。通过一个生产年度的种植试验,认定这两个新型抗虫棉品系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抗虫性强。1997年是棉铃虫的暴发年,二代棉铃虫累计卵量百株超过2000粒,三、四代更为严重。两个抗虫棉试验区只防治一次苗蚜和一次红蜘蛛,对棉铃虫一次也没防治。试验区两侧的非抗虫棉对照区二、三、四代棉铃虫防治20多遍,但最后的成铃数只是抗虫棉的40%左右。在抗虫棉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搞好棉花品种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菏泽市的棉花种植经历了从常规棉到抗虫棉品种的更新调整。1984年、1991年全市棉花生产曾再度出现辉煌。1992年后,由于棉铃虫的连年大发生,致使棉花产量下滑,棉农效益下降,棉花生产陷入低谷。抗虫棉菏棉1号、3号等品种的出现,不仅使全市棉花生产彻底摆脱了棉铃虫的威胁,而且棉花效益也隐中有升。2000年全市平均皮棉单产达到78公斤,较1995年单产皮棉48.9公斤增加了29.1公斤,增幅达59.5%。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抗虫棉普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抗虫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它的最大优势一是能抵御棉铃虫等暴食性害虫的危害,化解虫灾风险;二是能在酷热的高温天气下减轻防虫的劳动强度,降低防虫成本;三是能改善棉区生态环境。抗虫棉也是我国惟一大面积种植并初步实现产业化的农作物,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增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1,(6):22-22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0.
Bt抗虫棉的种植对农药施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Bt抗虫棉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但人们对其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旨在分析Bt抗虫棉在大田上的种植对棉农农药施用的影响。通过对主要棉花生产省份连续三年(1999-2001年)1055年农户棉花生产情况数据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各植Bt抗虫棉比种植非Bt棉每公顷平均减少农药施用35公斤,并由此推算出1997-2001年由于抗虫棉推广使全国棉花生产的农药施用量减少了近15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常听到人们反映转基因抗虫棉抗性下降了,不怎么抗虫了。是抗虫棉真的不抗虫了吗?回答是:不见得!我国的棉花研究专家认为,抗虫棉对棉花棉铃虫的抗性并没有严重下降,生产上出现的所谓抗虫棉不抗虫了,首先要确定所用的品种是否  相似文献   

12.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对次要害虫农药施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转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减少农药施用之后,可能导致的对棉花次要害虫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棉农生产跟踪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棉农用来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它的农药施用量远远小于采用转基因抗虫棉后整体减少施用的农药量;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主要害虫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不是导致次要害虫农药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仅仅能解释次要害虫农药施用增加量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3.
药剂防治是生产上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主要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综合运用一些农艺措施,往往也可以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中国抗虫棉研制成功20周年。国产抗虫棉已占全国抗虫棉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抗虫棉技术为国家和棉农累计增收节支900多亿元,减少农药施用9000多万公斤。中国棉的奇迹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他就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棉花生产中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经济影响可持续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次要害虫的危害将会逐渐抵消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本文以Bt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为例,利用长期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10年来农户防治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次要害虫用药量与Bt抗虫棉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过去10年,农户用于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次要害虫用药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采用Bt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所致,气候因素是次要害虫用药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部植保总站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在我国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新疆和长江中下游棉区发生为害,近几年来在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为害猖獗。针对近年来我国棉铃虫常发区棉铃虫各世代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措施压虫口,科学用药抓战机,...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转基因抗虫棉”,今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和农七师种植25000亩,计划繁育优质抗虫棉种子2500吨。  相似文献   

18.
抗虫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导入BT抗虫基因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它可以产生内源毒素,对鳞翅目害虫有独特的抗性,能在其为害棉株初期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9.
《致富之友》2005,(6):40-40
药剂防冶是生产上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主要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综合运用一些农艺措施.往往也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几乎与美国同步,但与美棉相比存在着品种种性差、栽培技术不配套、种子质量不过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劣势。1998—2000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仅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种植面积的18.9%、35。7%和35.3%。面对与美棉的激烈竞争,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单位的努力下。通过“抗虫棉深化研究及应用”和“转基因棉深化研究及商业化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竞争力,为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