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后,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问外汇市场的发展。又相继出台了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全球金融稳定,也有助于世界经济更好地运转。  相似文献   

2.
国际清算银行外汇市场最新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通货膨胀上升,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开始调整基准利率,金融市场风险明显增大,2022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美元和人民币为日均交易净增加额最大的两种货币;外汇市场是个虚拟的、由计算机连接起来的银行同业电子通讯网络,创新技术一直改变着市场格局,掌握了先进交易算法技术的科技公司正强势崛起,所撮合的交易业务超越了一些老牌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06,(9):F0002-F0002
为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便利金融机构在柜台结售汇交易结束后及时平补外汇头寸,促进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从10月9日开始,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竞价交易收市时间从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与询价交易的收市时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里,外汇市场中美元的持续下跌似乎成了永久的主题,人们在忍受着美元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低的同时,对于美元走出漫漫熊途的期盼也在逐步上升。而美元在2008年4月终于出现了转机,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纷纷开始精测是否这已经是美元转势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王洋 《中国外汇》2008,(12):52-53
在过去的几年里,外汇市场中美元的持续下跌似乎成了永久的主题,人们在忍受着美元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低的同时,对于美元走出漫漫熊途的期盼也在逐步上升。而美元在2008年4月终于出现了转机,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纷纷开始精测是否这已经是美元转势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2006年国际外汇市场出现反转态势.主要货币政策与市场价格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汇率的转换以及美元与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连接,2006年,对主要货币利率趋势的争论与关注也是国际金融的一大热点,预计2007年国际外汇市场的跌宕局面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2006年首个交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开始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首批13家人民币做市商正式入场交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新的交易模式引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市场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回顾了2007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改革和建设情况,认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并指出外部市场评价具有信息传递和市场激励的功能,认为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评优活动对于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基础建设不断提速,一年多来,外汇市场改革举措频繁出台,外汇市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开放外汇市场的决定及其内容1946年2月25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开放外汇市场。这个开放外汇市场案,由当时任行政院院长、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的宋子文提出,经国防最高委员会开会通过,内容包括调整外汇汇率、开放外汇买卖和由中央银行办理外汇审核等互有关联的三个方面。为什么要开放外汇市场?这是因为自1938年实行外汇管制以来,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统治区的对外贸易几乎全部中断,外汇汇率也固定在法币20元合美金一元的比率上不再变功;抗日战争结束后,这样的局面不能继续维持下去。这种与实际情况脱离过远的外汇汇率,不仅徒然滋生黑市外汇,而且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基础建设不断提速,一年多来,外汇市场改革举措频繁出台,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相比较,我国外汇市场发展仍然不足,鉴于此,笔者认为,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与国家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相适应。只有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才能真正释放外汇市场的供求,提高外汇市场的活跃程度,促进外汇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全面发展。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管理》2006,(1):32-37
2004年本刊开始了“年度外汇市场十大热点”评选活动,受到读的广泛欢。2005年我们继续进行这一活动,入选事件主要是2005年国际金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且对外汇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和现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到今天已初具规模。2003年,外汇市场成交折合1511.3亿美元,相当于外贸进出口额的17.8%。中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从一开始就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外汇市场压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汇市场压力的测度、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危机的识别与测度以及外汇市场压力与汇率制度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研究者对此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发现外汇市场压力对于一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预期下,外汇市场压力与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初,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三年多以来最严重的连续贬值态势,为此,央行也启动了外汇市场干预措施.但新时期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究竟有无必要,干预方式存在哪些变化以及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建议等都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典型的价格型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银行会将因缴纳准备金形成的资金占用成本直接摊入代客远期售汇业务成本,最终体现为远期售汇的额外加点,进而抑制客户的顺周期行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具有“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特性,外汇风险准备金属于典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2015年以来,我国累计五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有力地维护了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本文拟从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内涵入手,探析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零售外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莉 《中国外汇》2006,(5):40-41
2005年年底,做市商制度终于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试点”转为了“定点”。其实,对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员来说,做市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首席交易员蔡思隽回忆说,早在2002年左右,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港币交易中进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试点。上海银行交易员熊秉坤对记者说,在2002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欧元和港币交易中推行做市商制度试点后,2005年5月18日,又在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推出了外币对业务,在这项新业务中采用了以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2006年1月份开展的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就完全采用了标准的做市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市场对于做市商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洋 《中国外汇》2012,(1):68-70
2011年,无论是对全球政治、经济还是金融市场来说,都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动荡之年。外汇市场虽然跌宕起伏,但年终多数货币汇价都回到年初的起点附近。然而看似平静中却是危机四伏。种种迹象显示,2012年对于国际外汇市场来说将是不平静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及人民币当日汇率中间价变化的幅度,由5‰扩大至1%。这种政策调整看上去仅是技术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