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来钰 《投资与合作》2014,(5):167-168
本文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出发,分析辽宁省新兴产业链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用“整体均衡”代替“局部突起”的理论联系和发展规律,对如何充分发挥新兴产业的优势,抓住大规模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对新兴产业链的辽宁核心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基于新兴产业链的辽宁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区建设战略背景下,京津冀产业功能性转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内外贸易规模扩大,为大陆与台资企业产业对接转型和投融资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大陆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陆已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向中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也就是产业转型升级,这时就会与台湾的产业发展产生冲突,产业替代被替代、追赶被追赶已成为两岸产业转型对接的明显特征.京津冀聚集着6900多家台商企业,产业分布大多是传统的制造业,台资企业如何与内陆兴盛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转型,不仅能够扩大对台经济贸易交流合作领域,而且还能够助推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也有助于两岸产业对接和结构调整优化,惠及两岸民生.  相似文献   

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上日程。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地,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位理论出发,全面分析秦皇岛生命健康产业相关行业发展,为秦皇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琳  赵瑞波 《河北金融》2015,(3):7-8,63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商业银行需研究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转移、升级的发展趋势,通过加速自身转型和金融创新培育特色和竞争优势,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加速协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同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区域产业协同的有关经验,从收入、支出、管理、保障四个视角,研提了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促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树立和落实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概念的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转移必然有承接,河北省作为重要承接地,如何对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精准打造承接平台和载体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评估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力为研究核心,探讨如何通过发挥河北省各市的承接优势,从而精准打造承接平台和载体,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针对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剖析,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其次,衡量了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以及分析了产业承接的结果。最后,结合河北省对接北京产业的现实基础以及实证分析结果,对河北省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业能否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是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本课题抽取福建省龙岩市五大新兴产业的38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金融支持龙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并就金融如何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总结了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比较分析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现实差异、三地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以及三地科技金融政策与统计体系的情况,得出了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深化科技金融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接、优化多层次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建设等三方面建议,进而为有效支持京津冀高新区产业转移及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长三角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长三角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金融供给作用。以商业银行总分行组织为视角,运用委托代理人模型推导出经营业绩、分支行战略执行力、盈利能力和管理跨度是商业银行总分行组织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设置了总分行组织资源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赋权后,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对组织资源协同度进行评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中小银行发展、战略执行力、重点领域、业务机遇和跨区域资源配置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优化总分行资源配置和协同度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总纲,是指导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的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本文对历城区产业发展的战略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策要揽     
《国际融资》2010,(12):74-75
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陛新兴产业;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清河 《新金融》2013,(2):54-5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考察了国际上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兴技术,技术含量高,出现时间短且发展速度快,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具有较大溢出作用,能带动一批产业兴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最终会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业态形式。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产业发展范围,并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芳 《财会学习》2018,(18):136-137
企业战略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改革逐渐衍生的一个概念,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而制定的计划、策略等的总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会计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企业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离不开管理会计的支持.因此本文主要对企业战略与管理会计协同演进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国际融资》2014,(5):22-25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要求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由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又一个热点,又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国家战略,京津冀为什么能成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各区域的功能如何定位?产业如何对接?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河北省及保定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保定市应扬长避短,精心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创造较其他地区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应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优化升级,加强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努力把保定市打造成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河北而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即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近些以来,河北省非常重视高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下,区域协调立法已经是对我国现行行政立法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立法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虽然目前有较成熟的经济区域如长三角区域、泛珠三角区域等都在立法方面展开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协同立法方面的合作探索,但是协同立法方面仍然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区域内政治的不对等、经济地位的不均衡,新法和现行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利益冲突等。构建长效的协同立法机制,解决政府间的区域协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方能实现区域之间的经济和法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