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第一次做奥运营销,北京奥组委第一次为企业当“裁判”,在这场注定改变中国啤酒产业格局的“第一次”里,谁能真正捕捉到奥运金矿?这也是个英雄不问出身的公平赛场,不是强者就一定能胜,而是胜者一定为强……  相似文献   

2.
对战奥运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小明 《广告大观》2007,(2S):55-56
随着08奥运的临近,体育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拥有了空前的关注度与曝光率。联想、海尔、恒源祥、强生、中国网通、中国银行、青岛啤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加盟。奥运营销成为企业实力的证明,营销的利器。但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面临的当然是沉甸甸的营销压力。因此,如何将奥运赞助落到实处,如何有效运用奥运赞助权益,如何使奥运赞助权益最大化又成为奥运赞助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07年注定是奥运赞助商们无法回避的岁月,同时,2007年还是非奥运赞助商用创意和执行进行“雪耻”和“证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侯孝海 《广告大观》2007,(9S):118-119
2008北京奥运日益临近,今年啤酒企业纷纷拉开阵势,剑拔弩张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最后战场一决高低。此时,华润雪花啤酒高调宣告2006年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吨,整个啤酒行业的格局因此而改变.华润雪花啤酒登上了产销量冠军的宝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国华 《商界》2007,(6):86-87
“不要随便叫我名字,尤其是公开场合,别想和我套近乎。”这是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的官员们对企业发出的“警告”。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声音,是因为现在想沾奥运光的企业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天佬 《成功营销》2008,(9):68-69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依照往届奥运惯例,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文,最大程度上保证奥运赞助商的权益。这就标志着,奥运期间给非奥运赞助企业发挥的空间更小了。虽然相对私权的博客媒体在内容上也受到了限制,但一些企业借用管理相对松散的博客进行大打擦边球的营销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隐性营销现象。  相似文献   

6.
木南 《销售与管理》2006,(9):I0028-I0029
近年来,中国啤酒业竞争主要在青岛、燕京和雪花之间展开,三大巨头在终端促销和品类竞争上杀得难解难分。然而,从2006年开始,三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出分道扬镳的迹象。青岛和燕京都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在体育营销的赛场上依然是贴身紧逼的策略,而雪花则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0日和11日,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相继与北京奥组委签订北京奥运赞助协议,双双成为北京奥运国内啤酒赞助商,加上已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的百威啤酒,北京奥运已有三家啤酒赞助商。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07,(4S):90-90
3月8日,主题为“分享奥运的价值和乐趣”的2008主办国电视台与奥运赞助商高峰论坛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来自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中央电视台以及近40家2008年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代莉 《广告大观》2006,(7S):70-71
近来,华润集团旗下的雪花啤酒推出的夏季营销新战略,备受业界人士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向外宣称的所谓“非奥运营销”战略。据其内部人士声称:“雪花啤酒要推行‘非奥运营销’战略,并以特有的方式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对于雪花此次的“非奥运营销”战略,业内意见不一,有的赞赏其向来不同寻常的营销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7,(9):35-36
中国啤酒业的竞争近年来主要是在青岛、燕京和雪花三大巨头之间展开,并且在终端促销和品类竞争上杀得难解难分。然而,从2006年开始,三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出分道扬镳的迹象。青岛和燕京都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在体育营销的赛场上依然是贴身紧逼,而雪花则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杨劲松 《广告导报》2006,(10):141-141
有人说,“奥运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盛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运更是一个全球的经济盛会,通过奥运可以改变全世界对你的认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的各企业针对奥运营销的准备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除了奥运赞助商能够直接利用奥运资源外。非奥运赞助商如何整合奥运资源。达到差异化传播呢?非奥运赞助商如何才能把握奥运的商机,助力企业腾飞呢?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互联网营销应该如何运作呢?2008,非奥运赞助商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于巍 《现代商业》2007,(2S):47-49
当2008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奥运”这个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上。大家无不希望借助北京奥运这一历史盛事来提升、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企业全方位接触奥运会是第一次,中国企业营销的历史也相当短暂,经验和教训几乎都是空白。但是奥运会把中国变为世界的舞台,拓展了全新的市场空间,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宣传和展示平台,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使得营销活动更为广泛,同时带动了新一轮的营销热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抢着一起奥运,大家都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就啤酒而言,青岛、燕京、百威做了奥运会的赞助商,雪花啤酒反其道行之搞了个非奥运营销,珠江啤酒呢?它也有行动,那就是赞助中国篮球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06,(10):123-134
截至目前,北京奥运会已经确定了37家赞助商。包括国际奥组委合作顶级赞助商、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家供应商,他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真正实现奥运赞助商的价值,如何将“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形象成功地传达给广大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08,(4):101-101
2008年,奥运年,奥运营销也成为企业和营销人津津乐道、百谈不厌的话题,出版界自然也不例外,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太度体育传媒共同推出了“2008年度·中国首套奥运营销丛书”,其中由中国体育产业之父魏纪中先生倾力撰写的《我谈奥运经济》是本套图书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16.
《连锁与特许》2008,(8):48-49
如果说奥运会场内竞争最激烈的是金牌,那场外竞争最激烈的无疑是赞助商。历史已经证明,奥运会不但是人类体育精神的竞技场,同样也是世界各大企业竞争的名利场。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实现名利双收、傲视群雄,所有的参与企业都在煞费苦心,不惜血本。的确如此,作为四年一届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奥运会为许多企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在机会的背后,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在盛夏8月拉开了神秘面纱,这是中国人盼了100年的盛会,世界瞩目,举国欢腾,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企业家们在场下厮杀。8月本是啤酒的畅销季、鏖战期,碰上这样的体育营销盛会,各大啤酒商更是摩拳擦掌、名出奇招。  相似文献   

18.
世界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国人的呐喊声中渐渐远去。当人们在细数各国奖牌的得失时,奥运赞助商却忍不住摩拳擦掌,为品牌营销而努力。翻开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名册,我们惊讶地发现,作为体育赞助的老“东家”——啤酒公司,竟同时有三家:百威、青岛和燕京。在奥运的同一片屋檐下,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两大啤酒巨头“百威”和“青岛”是如何把握奥运商机的。  相似文献   

19.
黄琍 《市场研究》2006,(7):43-45
奥运会作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奥运营销的商机必然备受瞩目,到目前为止,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签订了10家合作伙伴和8家赞助商。在这些有幸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感到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赢得奥运会赞助资格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打开金库大门的钥匙,对于那些渴望通过奥运赞助实现  相似文献   

20.
青岛啤酒从2006年开始点燃激情、到2007传递激情,现在该是它释放激情的时候了。按照青岛啤酒的奥运战略,2009年还有演绎激情的营销篇章。这些“激情”都源于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