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前,将放开对外资零售业股权、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外资超市的大举进入,必将对本土超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粮食领域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外资进入的步伐呈逐步加快趋势。本文以外资进入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利用实证方法来定量研究我国粮食产业引进外资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外资进入粮食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对外资进入粮食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堂而皇之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一些人士也在担忧,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我国粮价,从而危及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外资抢食术     
布局制高点 从高盛亚洲投资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到2008年德意志银行出资6000万美元购买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3年来,外资布局中国养猪业的消息不绝于耳。那么,外资的进入究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法律手段应对外资进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开放粮食市场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隐患 入世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国内的粮食行业。外资的进入也必然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入世法律文件,外资在我国粮食行业可以享有以下权利:  相似文献   

6.
声音     
适度对外资放开粮食市场还是可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说。他表示,虽然说外资的进入很可能会给我国粮食的管理和流通带来干扰,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外资政策向农业倾斜我国将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在地方税收、进出口税率等方面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在土地与农业领域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在土地与劳动力费用、产品选择等方面提供方便。另外,中国将鼓励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8.
最近好多人在问我对外资粮食企业的看法。原因好像是国家粮食局正在制定一个粮食加工业的产业规划,其中部分内容是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的粮食加工业。粮食局的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有关限制外资的说法绝对是谣言。但我还是要说,以任何理由限制外资肯定是损人不利己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也称跨国并购,是国际间通用的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外资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直接通过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前一段时期,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外国投资者并购我国境内企业,会不会形成行业垄断,会不会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乃至全社会似乎都在重新审视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2021,(4):63-69
外资进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基于我国2014—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外资进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外资进入会显著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具体而言,外资进入对东、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可降低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相关性,考虑这一因素之后,外资进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降低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应重视外资进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让农村劳动力在更大程度上受益于外资进入。  相似文献   

11.
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外资大量进入我国生猪产业,从而引发生了社会各界对我国生猪产业安全的讨论。论文对现阶段外资进入我国生猪产业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外资进入对我国生猪产业安全的影响,指出简单限制外资进入不利于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国内生猪产业竞争力、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取消外资的超国民政策待遇等,才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外资取得农业控制权,与其说是"外资主动侵入"倒不如说是国内产业资本"放弃防御"所致。这一趋势的背后不乏市场自身的理性逻辑。正因此,对于相应问题的解决也必须要经由市场规则才行。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农业领域所带来的利弊关系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甜椒种子成本仅1分钱,但在中国市场却要卖到1元  相似文献   

13.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正常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术界、政府以及企业对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已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我国政府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日趋宽松。但是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却为何未能跟上世界的步伐,对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影响也相当有限?这是由于外资并购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项目的资金数量呈高速增长态势,并且大多数集中在消费市场广、利润空间大、发展潜力好的优势产业,现已进入108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总结外资进入我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外资进入农业的速度在近5年内加快二是外资企业在一些行业当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外资机构进入粮食加工,不光导致粮食加工行业洗牌。据国紧粮油交易中心的统计,截至9月5日,河北、河南、浙江等小麦和稻谷主产区,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量比去年明显减少,减幅达四成。有关专家认为,很多外资粮食加工企业的大量收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税制合并改革不可再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进入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这是事实,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早已超过50%就是证明。但这样的引资和出口增长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的增长,反而增加了本已紧张的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负担,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锋华,一位中国菜农,今年3月在非洲苏丹尼罗河畔租下了2000亩地,成为苏丹最大的外资农场。他在当地共计种了30多种中国蔬菜,有人对他这4年所赚的钱作了一个保守估计,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威胁尚未构成: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国内种业外资威胁论的主要观点,从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对种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户经济利益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中国种业还未达到威胁程度,要积极利用跨国种子企业扩张的机遇,创新国有种业科研创新体系,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控和监管,积极推广跨国种子企业生产研发方面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监管好外商企业,要建立健全粮食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一是完善粮食产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粮食领域外资监测评估体系和外资进入粮食领域风险预警应急体系。二是规范外商企业进入及经营行为。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粮食领域的外资流向,规范粮食外商企业的经营行为。三是促进区域内粮食企业整合与能力提升,培育粮食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资水务企业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认为外资水务企业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初期、扩张与撤退并存、停滞与渗透并存3个阶段;探讨了外资水务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带来的主要问题,即:水务产业安全、与我国水务企业的竞争加剧、公众利益保护等。最后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案:根据水务产业的特征将水务产业链细分成自然垄断环节和非自然垄断环节,对自然垄断环节进行严格的管制,而非自然垄断环节,可以适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示范效应和人才流动学习外资水务企业先进的管理经营和技术,构建我国水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公众和企业的参与度,加强对外资水务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