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典儒家的最核心概念是仁. <论语>凡四百多段,据学者们统计出现"仁"字凡一百零几次,可谓多矣,但仁到底是什么,孔子一直没有给那些好求标准答案的学生说明白. 樊迟问仁,他说:"仁者爱人."说的是"仁者",而不是"仁".<论语·颜渊>篇载,颜渊(即颜回,字渊)问仁,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克己复礼?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说如何做才是仁.仁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功夫,非得有最高的标准和最严的要求不可,也必须如颜回这样的首席大弟子才能担当一二,是这样答之.  相似文献   

2.
有若却能将"仁"奠基于"孝悌"这个根本上,从而使"仁理"不离"人情",从亲情出发,归于天下。那个长得像孔子的学生叫有若,也是孔子晚年所招收的新生代得意门生,小孔子43岁。有若知名度不高,好像被历史有意埋没了。但在《论语》中,他的地位却很牛。《论语》中,仅有两位弟子称"子",一位是曾参,一位就是有若。《论语》中记录有若的话只有四章,其中三章都在"学而"篇中了,另一章见诸"颜渊篇"。有若的话虽少,读之却都是具有纲领性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挥,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3.
刘军宁 《商务周刊》2010,(13):24-25
孔子:这几天没事,我又把孟轲小弟的东西拿出来读读。其中读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我又联想到我自己说过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样的看法是否太过极端?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中国文化没有围墙,没有教授,志于自我追求不计学分,不为文凭,旨在学以致用编者按: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的著作《论语》被当作中国人的圣经,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道统成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金科玉律。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五四"运动却响亮地提出了"打...  相似文献   

5.
李玉萍 《财贸研究》2000,11(4):34-37
<正> 我国《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问答体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具体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等诸多内容。“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精华。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是六艺之道。《论语》20篇,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6.
高景瑶 《商》2014,(52):126-126
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更是将孝提升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仁之本,“孝”乃孔子“仁”之思想的最基本的实践.本文立足论语原著,对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李云霞 《消费导刊》2011,(13):117-117,119
一、“兴观群怨” 《论语一阳货》中记载了孔子对《诗》的推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8.
贡立 《北方经贸》2009,(1):122-123
《论语》是比较集中地反应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著作,是儒家智慧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文明之瑰宝,影响极深,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许多借鉴之处。企业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过程中,既要注重反省自身决策的正确性,又要对员存"仁"的态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历来被视为是孔子鄙视妇女的言论。然而《论语》中有19个"女",除有一"女"作女本字解,其余18个"女"作"汝"解;"女子"应作"汝子"解。"难养"是难教育、难培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是说只有你的儿子与小人算是难教育、难培养。孔子没有鄙视妇女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是礼义之邦,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宣扬"仁"的学说,他认为"仁"即"同情和爱人"。学生樊迟曾问孔子:"什么是仁?"答日:"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他大声疾呼"爱人"、"安人"、"安百姓"、"泛爱众"、"博施济众",表现了天下为仁的朴素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贾若凡 《商》2014,(36):126-126
《论语》中的《为政》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此篇一共24章,大致内容从如何谋得官职、为官从政的基本守则以及怎么样学习与思考到对孝、悌等关于道德的范畴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历经千年,孔子思想依旧拥有其合理性的普适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的包涵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亦或是在现在看来极为保守性的一面。笔者便通过此篇文章大致谈谈简单的想法。《为政篇》第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电网公司的县级支公司,是央企文化在基层的延伸地。央企文化内容博大,其中包含许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国学的精髓,我们没有理由不借鉴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就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而言,可运用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互尊互敬
  “仁者爱人”是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最主要的含义是“爱人”,孔子“爱人”的目的是“惠是足以使人”,即为了得民主,以更容易治理民众,缓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个调税,喜忧参半的热门话题诚夫大千世界面对个人所得税,国人各持一词。有人兴奋:"当劳模光荣,缴纳税款也同样光荣。"有人窃喜:"什么钱最好赚?税!"有人迷茫:"自己劳动所得,怎么还要往上'提成'?"从而引出了─-公民觉醒的纳税意识《个人所得税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14.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体改委、民政部、光明日报社等单位工作。出版哲学、管理学等著作十余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发表文章数百篇,并为电影、电视剧创作主题歌词。书法融多法于一家,成独家特色,被称之为"钟体"。孔子学说的核心词是"仁"。什么是"仁"?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其实"泛爱众"也可以翻译成"博爱",韩愈说"博爱之谓仁",孟子说"仁者爱人"。  相似文献   

15.
严瑶 《国际市场》2010,(5):44-44
国人信奉沉默是金。有一首歌唱道:"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处世方式。孔子在《论语&#183;为政》中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多听,不要轻易议论,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请教别人,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份的话,尽量避免轻举妄动导致失败的懊悔。  相似文献   

16.
也谈没收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吴明烨《商业会计》1995年第1期刊发的《谈出租出借包装物没收押金的会计处理》一文。文中认为:"《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出租出借时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就结转成本,作'其他业务支出'、'产品销售费用'。实际上,收取押金还...  相似文献   

17.
"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的人生理想,孔子更是这一理想的维护者。《论语》中孔子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辩论、侃侃而谈,讲述了修身、修身、治国、务政、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从"不患人之不己知"谈起,分析《论语》中提出的修身理想目标----君子,并解析《论语》中提出的修身途径,进而探讨《论语》中的修身内容对于现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内含了孔子的众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为政思想,都对今天的教育管理有着莫大的启迪。文章首先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其次从这四个层面透过对《论语》中孔子合理的思想成分的分析,最后看孔子思想对现如今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周冰洋 《消费导刊》2009,(22):235-235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忠恕之道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忠恕之道”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孔子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阐发了他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关于“忠恕之道”,在《论语&#183;里仁》有具体的说明。大意如下:有一天,孔子对曾子说:“曾子呵,我的思想始终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