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读者     
中国商业需要退耕还林《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22期《作恶》近来发生几件事,未来一定会被写入商业史,标志中国企业竞争生态全面恶化。第一件是唐骏事件,这样一个偶像的博士学位有水分,还不是最可怕的事,真正可怕的是面对注水学位,他居然会堂而皇之地宣称:我没有错!第二件事是蒙牛恶意攻击竞争对手事件。像蒙牛这样的一流公司手段这么低级,还不是最可怕的事,真正可怕的是蒙牛居然可以  相似文献   

2.
1999年至2003年,蒙牛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增长;2004年,增速将近80%;2005年上半年,增速达到36.89%。牛根生说:“‘傍大牌’是蒙牛阶段性的战略选择,虽然蒙牛还很弱小,但我们选择国际合作伙伴要求对方必须是所在行业的全球前三名。”循着蒙牛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蒙牛速度”确实与“大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这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笔者有幸参观了“蒙牛集团公司”——和林格尔生产基地。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依然使我感到“蒙牛企业”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春风扑面,使我感悟至深。“蒙牛”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初期,企业是以“借鸡生蛋”的方式和滚雪球般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民营企业的百强之首。在国内外乳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即将“入世”的关键时刻, “蒙牛”以其独特的理念、方式和战略,与国内外名品企业形成了抗争的态势。蒙牛人“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蒙牛”的成功不能不说明该企业  相似文献   

4.
这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笔者有幸参观了“蒙牛集团公司”——和林格尔生产基地。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依然使我感到“蒙牛企业”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春风扑面,使我感悟至深。  相似文献   

5.
做蒙牛选题,新上任的总裁孙伊萍性格直爽、态度坦诚,答应了我们提出的采访个别部门负责人的需求。由公关公司出面预约,一切顺利,定好所有专访在5月21日进行。19日,我与编辑、摄影师三人奔赴呼和浩特。按计划,次日上午先参观蒙牛工厂、牧场,下午参加蒙牛2012质量规划大会。一切按部就班,直到20日午饭时。负责媒体和公共事务的蒙牛副总裁李彤开始征询在场媒体的采访需求,奶源负责人成为大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文化》2005,(11):78-78
金言玉语我读了近几期贵刊,有三言两语随感,想说就说供参考。作为已有品牌的企业文化专业刊物,能否在个性特色上再精致一点,包括整体设计,栏目设置,组稿策划,能给读者带来更多信息,更多养分,更多惊喜。现在总觉得还欠缺一点,每期亮点还不多。最近我看到解放日报上连载的《蒙牛内幕》,写得不错,其中对蒙牛文化的阐释很有质量和味道,文笔也好,读来颇为有益,耐看,上品,且有吸引力。由此想到,贵刊在明年能否刊登类似这样的一些稿件,每期连载,使读者读来有味,欲罢不能。相信对贵刊吸引读者眼球和阅读兴趣会有好处。不妨一试。上海市徐理本人是贵…  相似文献   

7.
如果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如果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伟大的蒙牛。  相似文献   

8.
虞锋的选择     
冲到纳斯达克,是国内多少企业家的梦想: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是创业者们自我激励的名言,是什么力量让虞锋停下了脚步? 五六年前,在蒙牛的年销售收入只有两三个亿的时候,牛根生曾对《中国企业家》说, 他感觉蒙牛和伊利迟早有一天还会走到一起。那时,蒙牛成立才一年多。由于其创始团队是一群从伊利出走的人们,因此对于外界、公众,蒙牛最大的传播题材无非是它和伊利的特殊关系。故,当时牛根生说这话似有故作惊人之语之嫌。不过,2004年、2005年相交之际,当伊利由于郑俊怀出事陷于震荡之时,据传蒙牛确实动过伊利的心思。只是结果不了了之——谁都看得出来,伊利和蒙牛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远比它们所在的A股与香港主板之间的鸿沟更深、更大!  相似文献   

9.
崔政 《经营者》2010,(14):60-60
蒙牛开始做品牌植入是从2005年《超级女生》开始的。因为蒙牛酸酸乳到目前为止的定位是“酸酸甜甜我作主”,基本上还是跟音乐、梦想相关。所以这是把当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主旨已经融入到血液里了,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蒙牛集团冠名的“超级女声”着实让蒙牛集团“牛”了一把,成了奶制品业界名副其实的一头“猛牛”。尝到甜头的蒙牛2006除继续赞助“超级女声”外,还胃口大开,借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城市之间”栏目,结盟国家体育总局,盛装启动了“蒙牛激情08,现在出发”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全民共享体育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并且举办规模一年胜过一年。2007年整个规模将是2006年的5倍,而且时间从4月底延续到10月。另据蒙牛公司规划, 2008年,蒙牛《城市之间》规模将不会小于2007年。许多企业估计都从蒙牛的“牛奶”中嗅到诱人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听到蒙牛酒业,以为它和蒙牛乳业有什么关系。其实,除为商标有过一次纠纷外,二者没有任何瓜葛。“我们早在1999年就对蒙牛商标进行了注册”,蒙牛酒业董事长牛迎俊解释说。那时,牛迎俊还没有做奶酒,只是有了做奶酒的念头,蒙牛奶酒产品“昂格丽玛”下线,是在2002年7月9日。2003年11月,“昂格丽玛”奶酒开始销售,在中间还插了个非典的一年多时间里,蒙牛销售额就达到了2个多亿,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这是颇让人意外的。即使如此,牛迎俊还是不满意,“再有三到五个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厂家,10年时间,就能把全国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打下来。…  相似文献   

12.
书评     
《英才》2006,(3)
领袖公司都有自己的传记,蒙牛的就叫《蒙牛内幕》,叫内幕名副其实,因为作者就是蒙牛内部的人,牛根生甚至为该书泄漏一些天机而感到惋惜。而风云中的联想,它的传记还不止一个版本。一贯低调的海信也有几本。雁过留声,有传记流传,自然是公司江湖地位的一种表征,企业小就没有做传的资格。领袖公司的传记最怕的是浮泛和没有核心细节,最怕变成王婆的报  相似文献   

13.
一天晚上临睡前,先生喝完一杯牛奶后,一副发现了新大陆的样子告诉我说:“我才发现,最近你每天都给我准备了三餐牛奶。”我嘲笑着他的迟钝,“你没听说过,学习航天员,一天三杯奶吗?”蒙牛老总牛根生口头总是挂着很多口号,他在近日的一个会上做演讲时说“一天三杯奶,早餐奶、晚餐奶加酸奶”,听会人员都不禁莞尔:看,牛总又在适机地为蒙牛产品做宣传了。先行提出早餐奶,晚餐奶概念的是光明,因为其当时没能将推广跟上,反而令后来者居上,使得蒙牛的早餐奶和晚餐奶风靡于超市,这为牛根生的这个口号做了最好的注解。早先牛根生常说的口号是“城市多喝…  相似文献   

14.
崔玲 《中国企业家》2015,(21):58-62
曾经作为蒙牛系第二品牌的现代牧业,在几年小试牛刀之后,终于坚定选择了杀入C端市场的单飞之路"我想打广告,但是却不知道在广告里说什么。"邓九强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2年的波士堂上,彼时身材消瘦的邓刚从现代牧业"退休"。不过,听到现代牧业要打广告,听众不禁诧异。在公众的认知中,国内首创大牧场模式的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的"大供应商",甚至现代牧业出现的初衷就是作为蒙牛的第二品牌,邓九强自己也是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  相似文献   

16.
近日,蒙牛眉山分公司惊爆含有致癌毒紊奶,再次引发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在此次质检总局曝光的问题奶中,蒙牛并不是惟一一家,但蒙牛却成了关注的焦点。蒙牛成了问题奶的代表,这也很好理解,这源于蒙牛作为传统奶企的领军地位。  相似文献   

17.
据媒体报道,蒙牛驻浙江省义乌市的经理,擅自将蒙牛纯牛奶的生产日期篡改至出厂日期的6个月之后。这批遭篡改的数量多达3000箱,浙江省工商局已于2012年8月20日进行了通报。据环球网记者了解,8月3日,浙江省浦江县工商局在浦江一仓库内查获两个批次的蒙牛问题牛奶,共计160箱。经蒙牛公司人士现场确认,生产日期确实遭到篡改。据调查,篡改日期的当事人为王孙富,时任蒙牛公司驻义乌市经理。2012年5月初,他从蒙牛公司员工聂立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监总局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公告,一批次蒙牛牛奶产品被检出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其含量超标140%,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5日,蒙牛乳业公司连发两份道歉声明。28日,蒙牛官方网站被黑客攻击,更有留言称蒙牛为"民族的耻辱",蒙牛的股价也一度放量暴跌。在公众心里,蒙牛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参观蒙牛,深深感受了蒙牛创新超速发展的神话.蒙牛从1999年起步,1000多万元起家,经过短短七年多时间,取得累累硕果,打造了国内乳制品第一品牌,并逐步走向世界."蒙牛·中国牛·世界牛",蒙牛的成功源于创新,其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对我国建设创新型企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蒙牛快速成长成为业内的奇迹,为什么蒙牛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即是“人财”(人即财富)。许多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无法再长大,原因也在于欠缺突破现状的经营团队。而蒙牛幸运之处就在于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有非常强的经营团队,正如《蒙牛内幕》书中所形容的:“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不过这大概也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蒙牛何以聚集“人财”?在蒙牛只有六七岁的年龄时,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就在思考如何让一百年后的蒙牛更加茁壮与健康,这是传统思维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蒙牛如果要永续经营,聚“财”(人财)自然是关键,为此牛董事长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说:“很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