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虚拟资本不同于现实资本,它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这些有价证券,一方面由于它们可以保证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可以通过把它们出售得到它们的资本价值的补偿,所以它们能当做资本;另一方面它们和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等形式存在的职能资本不同,也和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借贷资本不同,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作为价值的符号,更不能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正是因为虚拟资本具有这样  相似文献   

2.
虚拟资本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对虚拟资本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分析结论。本文从虚拟资本的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对不同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对虚拟资本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从“贬义”到“中性”的回归,认为货币定义中的存款是虚拟资本,外汇也是虚拟资本。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01,(1):17
这里说的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证券、期货、期权的交易。虚拟经济的提法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第22章及以后几章的说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虚拟资本实际是借贷资本或者可以说生息资本,是在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和不动产抵押单;第二条是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运动产生利润,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发现了这么一个虚拟资本的概念,是个伟大的经济学发现。  相似文献   

4.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是两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的经济学范畴。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银行资本是指经营银行业务、获取银行利润的资本,包括银行家的自有资本和借人资本。虚拟资本是指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包括:股票、债券(公债和企业债)、商业票据、银行 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在质上和量上都与实际资本有着根本的不同。虚拟资本有价格,没有价值。虚拟资本的价格实际上就是收入的资本化,它的变化与实际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通常虚拟资本的价格总和大于实际资本的价格总和。  相似文献   

5.
驾驭虚拟经济 推动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争平 《特区经济》2005,(11):37-39
一、对虚拟经济概念的理解虚拟经济的概念源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虚拟资本是以生息资本为基础,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本。所以称其为虚拟资本,是因为这种资本是幻想的,本身没有价值,却有价格,能给它的所  相似文献   

6.
认为虚拟资本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对资本或资本收益的索取权凭证,并说明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义虚拟资本存在缺陷;指出房地产、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各类艺术品和其他收藏品并不属于虚拟资本;虚拟经济是只涉及虚拟资本的生产和交易而与现实资本的流动无关的经济活动,它的内容与金融活动完全相等。与金融活动相比,虚拟经济更侧重于对经济活动的本质性把握;阐述了泡沫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的特有现象,现实经济也会出现泡沫。  相似文献   

7.
陈郧山 《开放导报》2001,25(11):39-40
虚拟资本是指与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相分离的,具有独立的价值增殖过程和形式的资本。它以货币虚拟化为前提,初始形态以是可以生息的借贷资本,往往表现为能够定期获得收入的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资产抵押证券以及期货、期权等,其实质内容是仅仅基于资产产权要求且产权本身也可以交易的所有权凭证收入的资本化。虚拟资本的特性主要有:虚拟资本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却有价值表现形式即收入资本化的价格;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其实质是现实经济意义的产权内容;虚拟资本可以独立完成价值增殖而得到定期收入,并以资本化价格来表现虚拟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所谓虚拟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主体从生产物质产品的工业转移到了游离于物质产品生产之外的金融业。美国虚拟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生存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亚洲外汇储备能够稳定地流向美国;二是美国的金融资本能够很畅通地流向储备了大量美元外汇的国家。欧元推出后,亚洲外汇储备开始大规模地流向欧洲,从而动摇了美国虚拟资本主义生存的第一个条件;中国储备了大量美元外汇,但金融市场却没有完全开放,致使美国金融资本不能很畅通地流入中国,从而动摇了美国虚拟资本主义生存的第二个条件。美国虚拟资本主义遭遇到的这两个生存威胁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虚拟经济认识上的五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虚拟经济的认识一定偏差,这些偏差可以概据为五大误区:对“虚拟经济”概念范畴的界定较为模糊;对虚拟经济与泡沫的关系或分不够清楚;对虚拟经济的本质把握不准,不能准确认识虚拟经济的“虚拟性”;把虚拟经济简单归结为金融资本运动的必然,认为虚拟资本是金融资本运动的一种形态;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缺乏严密逻辑性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本文试图从虚拟经济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通过货币、虚拟经济与卖体经济关系模型分析发现,股票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是股实背离的主要原因,而收益率差异又根源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11.
论虚拟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永泰 《特区经济》2005,(8):264-265
肯尼思·普瑞斯等人在1991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当1993年美国《商业周刊》封面文章《虚拟企业》发表后,虚拟企业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企业展开了研究,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虚拟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社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个性化发展,企业很难在像过去那样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来经营,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经营潮更是席卷全球,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如  相似文献   

13.
关于虚拟营销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军 《特区经济》2006,211(8):213-214
进入新世纪,传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受到了巨大挑战,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虚拟营销是一新理念,许多成功国、内外企业都在有意贯彻和实施这个理念。本文研究了虚拟营销的内涵,并探讨虚拟营销的作用和虚拟营销的方式,最后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企业如何进行虚拟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汪琳 《特区经济》2008,(5):226-228
随着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虚拟财产的交易及其保护引发了是否要对其加以保护,如何进行保护,如何进行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不得不开始面对这类纠纷的裁判,而在法律上有关虚拟财产的规则尚处于不确定的空白,给这类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基于此,进行虚拟财产特性、交易等等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并在探讨其合法性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证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规则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议虚拟货币需要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载飞  张昊 《特区经济》2007,224(9):66-67
虚拟货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日显其重要性。以交流型论坛管理员、单向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相关网络经营管理者是其发行者,但并不能有效控制其发行数量。由此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产生的问题可能对现实金融秩序发生影响,尤其体现在单向服务提供商所发行的虚拟货币上。所以目前应当着重对此类货币从发行、流通、回笼等方面进行管制。  相似文献   

16.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杨佩群 《特区经济》2009,(2):142-143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进行"虚拟旅游",但"虚拟旅游"并非传统上的旅游,其在刺激旅游者亲身旅游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潜在旅游者。文章辨证思考"虚拟旅游"的"三是"与"三非",并提出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虚拟货币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樊 《特区经济》2008,235(8):80-81
虚拟货币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发行人、消费者和签约网络服务商三类,发行人发行虚拟货币,消费者和签约网络服务商使用虚拟货币系统。虚拟货币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种小额资金划拨行为。虚拟货币发行人与消费者之间主要存在有一种使用虚拟货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顺 《特区经济》2007,224(9):224-226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网民、网络游戏玩家在网络中的数据财产,其性质的界定对于保护网络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本文列举了目前对虚拟财产性质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对这些观点的进一步分析,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在性质上是一种物权化的债权,应当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陆杉  高阳 《特区经济》2005,(12):159-16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形式,以适应变革时代的需求。虚拟企业的出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拓展空间。因此有人称之为“正酝酿着的一次新  相似文献   

20.
肖久灵 《特区经济》2006,(2):365-36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组织逐渐认识到,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适时调整目标与结构,即实施组织变革,以保证组织的效率和活力,虚拟组织正成为许多传统组织变革的趋势之一。通过对虚拟组织文献的简要回顾,本文分析了虚拟组织的4个基本特性,并对稳定型虚拟组织和动态型虚拟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探讨在传统组织变革成虚拟组织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及员工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