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商业》2001,(10):28-29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俄罗斯代表团身穿中国的李宁牌服装登上领奖台。这是继去年悉尼奥运会成为法国体操队领奖服之后.李宁服装再次成为外国体育代表团的指定服装。李宁服装一如他的名字一样,为世界上热爱体育、崇高健康的人们所熟知、所认可,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李宁""匹克""鸿星尔克"等国内品牌将以外国奥运代表团赞助商形象亮相奥运赛场北京奥运会上,当中国运动健儿身着"阿迪达斯"的颁奖服凝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瑞典、西班牙、伊拉克、朝鲜等外国奥运代表团将身披中国品牌的"战袍"驰骋在赛场上。对于运动员而言,奥运会是全球高手  相似文献   

3.
王善根 《商场现代化》2007,(11Z):112-113
当全世界篮球迷对身穿李宁牌之西班牙男篮封王2006世锦赛还记忆犹存之时候,李宁品牌又签下了一支世界冠军队——雅典奥运会冠军阿根廷男篮.而且在今后之6年中,包括阿根廷男女篮在内的阿根廷篮球各支国字号球队,胸前将统统标配李宁品牌之标志。这意味着,阿根廷国家篮球队将身披”李宁”战袍,包括专门设计制作的训练服、比赛服及领奖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场.将上演阿根廷人风靡世界之“篮球探戈”。民族品牌的国际化.将会对跨国品牌一直占据国产高端品牌的现状带来很大的;中击。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李宁品牌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哥,自1990年成立以来,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在2012年,李宁公司由于库存过高等各方面原因,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了全年亏损,金额达到19.79亿,关店1821家,自2011年之后,再一次痛失国产第一的宝座。而通过对李宁公司亏损原因的分析发现,李宁公司2010年6月宣布开展的品牌重塑战略是整个亏损的导火索。所以,李宁公司要想摆脱当前的艰难处境,必须要从品牌营销着手,重新进行品牌定位,彻底放弃"90后李宁"的发展战略。通过互联网、线下宣传、赛事赞助等方式,打造专业的、全新的运动品牌形象,彻底摆脱品牌策略失误带给李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6,49(3):6-6
谁说国产货比不上洋货?李宁这个牌子现在国内市场不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知名度也迅速提升,上届奥运会上就有不少国家运动员穿的是李宁牌服装:中国、俄罗斯、西班牙等.还有好多项目是由李宁赞助的。而且现在李宁的衣服和鞋子也能和NIKE、ADIDAS拼一下了,样式和科技含量都不错.在价格上还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7.
从当初跟随阿迪、耐克的小品牌,到成为国际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品牌,李宁公司用其独特的营销策略演绎了中国民族企业飞跃的神话。在产品自身方面,李宁公司的运动鞋质量上乘且注重细节的设计。在营销策略上,运动明星的代言,提升了产品的国际声誉。赞助体育赛事和网络营销,加深了消费者对于李宁的印象。李宁以奥运为契机,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在公益事业中,李宁公司诠释了对社会的担当。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运动鞋品牌的体育营销做了剖析,还针对其现实存在的弊端及发展方向提出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8.
张芃  李冰  曾婧 《市场研究》2013,(2):48-49
<正>2012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在这届被称为"史上最差"的奥运会上,场上申诉、争议不断,场下的营销大战也硝烟弥漫,中国各大运动品牌在"兵家必争之地"上各显身手。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中国体育品牌就与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梅花"到"李宁"再到现在的"安踏",奥运领奖服和比赛服赞助一直是体育品牌在奥运中营销的主要方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的火炬手点燃奥运火炬,让"李宁"品牌打败阿迪达斯、耐克等,一举成为北京奥  相似文献   

9.
李宁公司创办于1990年,李宁公司从品牌多元化发展策略转为国际化发展策略,致力跻身于国际市场。但是,由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的实力压制,导致李宁无法快速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国内头把交椅也被中国安踏占领。因此,本文从产品本身的发展、多品牌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李宁公司发展策略的建议与优化,打造精准化营销。  相似文献   

10.
<正>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李宁品牌的发展之路,分析世界第一大运动品牌NIKE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第一大运动品牌李宁在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准确定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营销品牌代言人;营造企业文化”等几个营销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财富》2004,(32):20-22
李宁公司是中国最早运用体育营销的著名企业,它以世人瞩目的奥运会为舞台,以体育赞助为契机,结合广告、公关和促销等其他沟通手段同时出击,优势互补,突显整合效应,掀起了一个个与消费者有效沟通的高潮。李宁这一拿手好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3.
黄江伟  汉中 《品牌》2005,(11):70-74
耐克挟全球第一体育用品品牌之威,进入中国时却放下架子,选择了义无反顾的本土化;李宁秉持民族英雄的品牌之利,却在世界顶级对手聚首中国时,悄悄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李宁"品牌通过近几十年的较快发展,已经开始在国际运动品牌市场崭露头角,但它能否把握住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运动休闲品牌,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李宁"品牌的发展历程、发展策略、营销策略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李宁"品牌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化营销策略,力图帮助更多的中国民族运动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通过一句广告语就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内涵。"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品牌逐步积淀出它品牌独有的内涵。本文正是从探讨李宁品牌的成长历程出发,以寻求我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十年"同样为一节点,有着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回顾李宁品牌过去发展的十年,从1999年提出品牌国际化战略,到2004年缓慢开始国际化探索,延伸至今将国际化的抱负演绎为一个具体可感的目标呈现于公众之前,李宁的国际化之路终在摸索前行中走向了大踏步的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17.
王善根 《商场现代化》2007,(32):112-113
<正>当全世界篮球迷对身穿李宁牌之西班牙男篮封王2006世锦赛还记忆犹存之时候,李宁品牌又签下了一支世界冠军队——雅典奥运会冠军阿根廷男篮,而且在今后之6年中,包括阿根廷  相似文献   

18.
<正>伦敦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它为全世界带来的全民狂欢盛会还令我们意犹未尽,而各大奥运赞助商盘点和重新布局市场的战役才刚刚打响。谁是奥运赞助团的大赢家,谁是各大品牌争相邀请的代言人,一切已在奥运结束后见分晓。近日,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中赞助奥运代表团最多的品牌,匹克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颇丰,其赞助的新西兰、斯洛文尼亚、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7国代表团共取得了7金5银7铜的出色成绩。这也预示着,在这场奥运资源抢夺战中,匹克避开国内品牌的"军备竞争",另辟蹊  相似文献   

19.
周伟婷 《成功营销》2013,(10):58-60
从李宁与篮球的前世今生,看篮球对李宁价值几何李宁与篮球这对老搭档,关系时远时近。近几年对篮球若即若离的李宁,却于2012年重表姿态,巨额赞助,重回篮球阵地。二者关系演进受哪些因素左右?篮球对于李宁价值几何?品牌与运动该如何相互借力?  相似文献   

20.
耐克代表西方的体育品牌,李宁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通过比较耐克与李宁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体育品牌的商标与广告语、目标策略、终端产品与研发,发现两个品牌互以对方为竞争对手,两个品牌的较量有助于民族品牌找出差距和前进的方向,加紧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