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罡 《金融论坛》2007,(6):9-12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相似文献   

2.
国债回购交易是融资方以自己持有的标准化债券为抵押物,按市场利率向融券方拆入短期资金,到期后融资方以约定的价格购回抵押物的资金融通业务、随着投资者对该业务逐步了解,参与者越来越多。因为它是一项新业务,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核算方法。为早日规范该业务的核算,下面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场内回购的品种为例,结合实际工作中情况,对场内回购业务的会计核算作些探讨。根据上交所的业务规定。进行回购的债券必须是财政部发行并在上交所上市的国债和已在上交所上市流通的金融债券,其他债券一律不能用于回购。以上交所四个国债回购品种为例…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领域是债券市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保险资金的六种债券套利策略:相近期限国债利差套利、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利差套利、相同债券品种利差套利、开放式回购掉期套利、开放式回购与国债远期合约相结合套利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套利。  相似文献   

4.
目前交易所债券回购业务主要是新质押式回购,集中在上海市场,交易所上市的国债、可转债、公司债和企业债都可作为质押券参与回购。2011年年初到10月底,上交所新质押式债券回购总成交额为15.16万亿元,占交易所债券交易的99%,远远超过0.15万亿的现券交易。2011年第三季度,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弱、资金面紧张以及信用风险担忧加剧的影响,交易所债券市场除国债基本平稳外,信用债的价格波动较大。少数债券投资者在质押式回购放大交易过程中出现较大风险,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债券回购市场的风险防范和更好发展债券回购业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提供了股票与国债投资替代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上交所股票、国债交易金额、价格指数、M2的月度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股票与国债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该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金融产品创新让资金具有广阔选择余地,第二是上交所国债交易日益冷清,与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提供了股票与国债投资替代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上交所股票、国债交易金额、价格指数、M2的月度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股票与国债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该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金融产品创新让资金具有广阔选择余地,第二是上交所国债交易日益冷清,与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的利率预期理论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给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定义及其推论的基础上,利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上交所国债回购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国债回购利率序列均为一阶单整,由各个国债回购利率所构成的利率系统仅由一个共同的随机趋势驱动,因此得出利率预期假说在我国国债回购市场是有效的结论。本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各个国债回购利率的估计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金融     
深交所:允许可转债作为质押券回购交易 深交所日前发市通知称,深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拟实施“统一日债回购与企业债回购品种”和“允许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质押券进行回购交易”两项措施。新债券回购推出后,原国债回购鹰接转化为新债券回购,原国债回购的未到期合约直接转化为新债券回购的未到期合约;  相似文献   

9.
《南方金融》2005,(6):1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支持债券市场发展的新政策接踵而来:国债买断式回购、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新的管理办法出台.涉及面涵盖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毫无疑问,央行推出的一系列新政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新的债券及衍生交易品种.必将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被分割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两大市场的基础与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没有必要将两者合并。根据我国证券人口和机构投资者培育的现状,进一步突出交易所国债市场的资本市场特征,塑造银行间国债市场为货币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功能,优化国债市场结构应是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渡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司债券市场受益外因的蓬勃发展更应激发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内力的探索。改变公司债券只是作为政府配置信贷资源手段的定位,授予企业根据财务需求安排债务融资的权利;协调三部委主导不同债券规则的多头监管,建立统一合理的监管体制;改变计划性的债券规则和分割的债券市场,建立市场化的统一债券规则和交易机制,是未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涵盖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债券投资品种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文章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目前的运行结构,并从推进市场创新、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等方面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近20年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资本市场重股市轻债市发展的跛脚现象也愈加明显。本文认为,应同时注重债市与股市的齐头并进,以增强我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债市发展首先是要梳理并重视债市的制度建设,其次是要将债市发展作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一环来抓,使之真正发挥起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此外,要同时研究债券市场自身建设的一些核心问题,比如统一标准和协同监管问题,对内对外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问题,等等。而在这一建设进程中,更要积极推进并认真落实我国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连问题,惟此才能使形成的利率较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供需,进而彻底改变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卖方市场特色和交易所市场的买方市场特色,最终为形成更贴近市场的可供参考的中国收益率曲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扬  李春雨 《金融论坛》2021,26(1):59-69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市场与包括国债、高收益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券市场在内的传统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与股市和外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微弱;绿色债券市场的对外溢出效...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向好态势,宏观经济指标不断回暖,然而受下半年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逐渐向稳健回归,债券市场在流动性总体充足的背景下走出了先扬后抑的走势。全年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投资者类型更趋多元。展望2011年,随着债券市场产品创新的深入,以及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债券市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债券市场结构分析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危机救助政策促使次贷危机风暴渐行渐远,但同时美国债券市场风险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文章从美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及运行特点入手,重点分析美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的风险状况,并根据我国参与美国债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 《金融论坛》2006,11(2):55-59
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的解读,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的互动关系,认为货币政策主要可以从资金供应和心理预期两方面对债券市场施加影响,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或下挫。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规模、市场机制、交易工具、参与者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主动地对自身的债券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规避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作者认为,应该从商业银行(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代表)、债券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监管者和政策执行者等几方面着手来完善和改进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行,高评级信用利差收窄,信用债等级间利差拓宽。展望2014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小幅增加,国债收益率曲线小幅陡峭化下移,下半年市场表现好于上半年;在信用债市场,随着下半年市场收益率水平下行和信用债供给的增加,高评级产品利差将会拓宽;中低评级债券受信用风险事件和交易所重启IPO影响,等级间利差也将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