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成长为一个即将入学的幼童,一个刚刚毕业的学子可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骨干,2003至2007,整整5年,中国的竞争情报产业和软件工具经历了一个从高潮、低谷到理性的发展,昔日的"易地平方"已不知所终,战略调整也促使百度ES黯然退场,只有TRS等少数厂商撑起这面旗帜,伴随竞争情报产业从低谷走向理性,今天,当众多的企业更加理性的看待竞争情报这项工作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竞争情报IT系统如何落地?  相似文献   

2.
《商》2016,(9)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IT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日益增大。本文搜集了国内规模较大的IT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包括IT产业在内的多个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大的产业数据,使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案例分析和最小二乘法(OLS)等研究方法,从企业层面探究了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得出"中国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不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IT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据     
百度上市在即近20家中国公司冲击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在发布报告称,近期将有20家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而分众传媒和百度,恰好都是这“20人大名单”。而与以往上市企业多为网络企业不同,今年可能上市的企业当中有9家IT制造企业。7月12日,百度向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JPO发  相似文献   

4.
沈鑫 《成功营销》2009,(11):47-47
众所周知,IT培训行业一直是蓬勃的朝阳产业,但随着同类企业的增多.竞争加剧。IT培训企业如何找到目标人群,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点对点营销就成了首要之务。让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的数据分析,来看看有IT培训需求的人群特点,为针对性营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IT技术、互联网发展引领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车、制造领域快速延伸,引起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10月22日上午,集合了京东、百度、奇虎、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国内首家智能硬件产业联盟--“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在中关村示范区成立。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到如今已经是第8届了,站在中关村西区的马路上环顾四周,这里象是在开建筑博览会,各式各样的大厦赛着高似的伫立着。很难想象8年前这片土地上还遍布着平房小院和简易房屋,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就散布其间。经过8年的成长,从中海电子市场的开业,到海龙、鼎好、科贸等数码卖场的崛起和变迁,在岁月的冲刷下,当年一些风云市场的公司已经不见踪影,而大浪淘沙也总会有金子会发光。仅在西区的理想国际大厦里,就驻扎了几家实力相当雄厚的本土IT企业,有上市的新浪、百度,也有蓬勃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华旗资讯。透过市场表象,以中关村为象征的中国IT产业也在这8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简单的倒卖配件到品牌的创立,从DIY到品牌机再到数码满天下,没有哪个行业更比IT更富有活力了。  相似文献   

7.
应韩国情报通信部邀请,中国IT记者团一行近日走访了韩国IT企业,有幸领略了韩国IT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目睹了韩国人走在IT应用前列的自豪,此文只对韩国IT风景作一剪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鞠子谦 《中国市场》2011,(45):76-77
通过研究当前中国快速发展的IT外包产业,中国和印度的IT外包产业的现状,包括人才状况、政府政策、优势劣势等,分析了影响两国IT外包产业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对中国IT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近期和远期的预测,最后探讨了中国IT外包产业是否能够成为中国IT产业的支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本土的IT企业,说到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在国际上,联想的英文名Lenovo也在行业内是人尽皆知。在采访联想之前,在百度上搜索"联想"这个词条,搜索到的相关结果约有1亿个;在谷歌HK上搜到2.63亿个相关结果。企业界鲜有这样的案例,这似乎也证明了"联想"这个  相似文献   

10.
IT产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有效推动IT行业自身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的发展?8月20日中国经济网公益频道主办的"向善力量——中国IT业社会责任影响力论坛"上,IT企业代表、公益研究学者、公益专家与媒体参会,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如何让企业与公益事业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年底,《商业周刊》杂志公布了2006年最佳和最差领导人,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入选了最佳领导人名单。李彦宏的入选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这一年百度仍是中国排名首位的搜索引擎,拥有62%的市场份额,是Google的两倍多,尽管Google努力加强中国业务,百度2006年还是扩大了领先优势。百度股价2006年已经上涨了80%以上,辉煌的业绩也让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李彦宏再度进入公众的视界。在IT界,被誉为“英俊少帅”的李彦宏可谓久经考验,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而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李彦宏能面对上千人的演说毫不怯场,但对他外貌英俊的夸奖却让他腼腆。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国IT产业增长率仅为11%,创下历年增长率新低。2002年成为中国IT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年度,用户的理性务实与厂商的调整转型成为2002年中国IT市场的主基调。这是计世资讯(CCWResearch)近日完成的“2002~2003年中国IT产业年度研究报告”所表明的。据研究报告表明,2002年IT用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有到精的二次购买的投资额第一次超过了从无到有的初次购买的投资额—对IT有深入理解的用户成为中国IT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摒弃对IT技术的追逐和投资规模的追求,从应用出发、重点关注投入…  相似文献   

13.
杨艳秋 《中国品牌》2011,(12):42-43
当一些外企在中国肆意获取利润,却对其本应担起的社会责任置之不理时,英特尔已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其企业文化和战略决策。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推动中国PC和IT产业的发展方面,英特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英特尔也在努力积极地参与企业公民形象的建设中,成为国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徐昊 《电子商务》2004,(12):30-34
时光如梭,又至岁末.孔子云"日三省乎己",反思过去才能展望未来.所以每到年底,就是各行各业大盘点的时候,IT也是一样.2004年的IT界经历了怎样的打磨,2005年以及未来的道路他们又打算怎么走呢?这不仅是年末频繁露面的IT企业老总们经常回答的问题,也是整个IT产业需要回顾和思考的话题,对中国IT的2004怎么评价,IT的新年又往哪里走呢?如何管理你的动态团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IT产业市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96年以前,是产业的形成期;从1997年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2002年以后,进入产业平稳增长期;受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到2010年有短暂的延续影响,IT产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变缓,进入产业发展调整期,这个阶段更多体现了IT、电信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这也是成熟IT时代的重要特征。未来来看,  相似文献   

16.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7.
徐昊 《电子商务》2004,(7):12-15
从繁荣到平稳,中国IT市场的日趋成熟,使得IT厂商的生意做得越来越辛苦了。在这个时候,两个软件巨头的思路反映出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支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IT产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另一方面,我国IT产业本身也面临着环境,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逐步壮大的IT产业规模和稳定增长的IT应用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环境,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精确解读IT产业大势,如何理性选择企业的创新战略,如何在细分市场领域构建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日益成为IT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中国的IT卖场发源于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成熟于二十一世纪。从信息产品研发、制造、流通、消费与使用的产业链条来看,IT卖场是连接品牌厂家、经销商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它以服务为特征,目的在于实现IT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各个IT连锁卖场集团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发展连锁网络平台,中国IT卖场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加快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实现IT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增强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对IT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框架,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成长,通过国际化谋求某种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可采取国际化成长的合作繁殖、复制繁殖和个体进化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