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paserv蠕虫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于INTENET公众网络系统的病毒。它通过公共的开放系统进行传播,特别是E—mail的大量应用,网络的相互访问更为Opaserv蠕虫病毒传播辅平了道路。这种蠕虫病毒的敏感点是利用Windows95、98、98SE、ME系统的共享及密码漏洞进行传播,并且是专门指向  相似文献   

2.
近日,局域网内大规模爆发了名为"姆玛"(Bat.muma)的蠕虫病毒,该病毒采用通过扫描局域网中计算机端口,破解计算机管理员密码,在局域网中疯狂进行自身复制传播。"姆玛"病毒有两个特点:一是能  相似文献   

3.
蠕虫病毒(worm)是一种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或者人为的疏忽,在计算机网络中扩散传播特定的信息或错误,进而造成网络服务遭到拒绝并发生死锁的计算机病毒。蠕虫病毒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多样的传播方式、很强的潜伏能力、特定的触发机制,因此,它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名为“坏透了”的计算机病毒真是坏透了。一旦我们将鼠标箭头移到带有病毒体的邮件名上时,就能受到此网络蠕虫病毒的感染。“坏透了”利用的是OUTLOOK的漏洞,短期内就能形成大面积传染。此种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蠕虫病毒。其传播能力等同于“欢乐时光”、“中国一号/尼姆达”和“Klez”病毒。当我们浏览含有此病毒邮件时,该病毒会利用病毒体内VBt代码在本地的可执行性,对当前计算机进行感染和破坏。此病毒是针对微软信件浏览器的弱点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06,(3):87-87
蠕虫是病毒迈入网络时代的新产物,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得这种病毒在传播技术和行为模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是一种非常独立的病毒,复制、传播和攻击整个过程具有主动性,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它采用网络协议来进行繁殖和传播,如TCP,UDP,FTP和电子邮件协议族等;它的主要攻击对象不再是操作系统或者存在于系统中的特定文件,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病毒、蠕虫、木马、恶意软件、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层出不穷,变种病毒、新病毒、未知病毒让人防不胜防。而金融行业,还更加担心出现数据丢失、盗窃、黑客攻击等危害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如何使用思科设备防范局域网SQL蠕虫病毒,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以Multicast、Broadcast为传播手段的病毒的防范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以下简称ARP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毒,该病毒一般属于木马(Trojan)病毒,不具备主动传播的特性,不会自我复制。但是由于其发作时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干扰全网的运行,因此其危害比一般蠕虫还要严重。  相似文献   

9.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6):104-104
蠕虫病毒的破坏性在于它往往可以巧妙利用各种安全漏洞,抓住系统缺陷甚至电脑操作的失误使病毒发作,造成网络的全面瘫痪,并且由于其来源广泛,传播途径包括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和网络共享等特点,令网络中的安全措施腹背受敌,因此它成为危害网络的头号杀手。目前,锐捷网络2004年底推出的GSN全局安全网络解决方案,较好地扭转了蠕虫猖獗肆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李锋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12):32-34
近年来,由病毒引发的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从2001年的CodeRed病毒、Nimda蠕虫、SQL杀手病毒、“新欢乐时光”病毒等,到近期的“冲击波”、“震荡波”、“五毒虫”等,给网络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朱瑞秋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66-67,6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一直为人所关注,其体系结构的不完善和众多漏洞导致病毒和蠕虫攻击层出不穷。“冲击波”、“震荡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Windows用户受尽艰辛磨难,面对层出不穷的漏洞和蠕虫,系统管理员在打补丁、杀毒,忙个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电子化》2007,(11):79-79
1988年11月,第一个因特网病毒“莫里斯的蠕虫”(Morris’sWorm)出现,感染了25万台电脑.造成经济损失96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2):100-100
政府机关的办公系统承担着高负荷而且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病毒的侵袭,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以及其它应用一直效率不高。尤其是在蠕虫病毒肆虐的今天,病毒已经不仅仅是破坏文件或者系统那么简单了,病毒危害也由感染变成了网络攻击,能够直接导致政府机关单位内部网络中断,从  相似文献   

14.
计对袭卷全球的蠕虫病毒,微软提供了Windows update站点和自动更新服务组件,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SQL、Exchange等微软其他产品可以及时获得补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电脑》2006,(3):86-86
如今,各种网络威胁日益严重和复杂,企业要防范的网络威胁早已不是传统病毒那么简单,而是要时刻面对综合了黑客攻击、病毒、蠕虫和恶意代码等多重特性的新的威胁,它们往往会利用漏洞快速、大范围地传播,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往往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是计算机病毒爆发频繁的一年,尤其是9月大规模爆发的蠕虫病毒更是警报不断。“Nimda”、“Sircaln”、“Happytime”等病毒,具有主动通过网络和邮件系统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变种多等特点,并且呈现多种形式。为了防范和阻止这些病毒渗透到人行内网中来,人总行在全国人行系统内引入了NortonAntiVirus企业版7.6软件,使得人行防病毒技术和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病毒不断涌现,尤其是红色代码、尼姆达、杀手13、2003蠕虫王等新型病毒的接连出现,给网络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层出不穷、具有新型混合型病毒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如何实施有效防御已成为银行内联网安全运行的一项新的任务。而网络防病毒技术也由此引起了金融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虽然利用病毒技术来简化提交补丁和软件升级任务的前景很诱人,但危险性可能超过其好处。业已证明,特洛伊木马、蠕虫和其他恶性程序代码,在瘫痪电子邮件系统和因特网方面非常成功。当然,IT 管理员若能像电子邮件病毒从一台机器传播到另一台机器那样,快速地把补丁和软件更新分发给台式机和服务器,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吗?可能不完全是这样。毕竟计算机和人的免疫系统不一样,不能自动产生防御,即抗体,计算机必须等待人来分析计算机病毒的样本,为这  相似文献   

19.
在前几年,给系统打补丁还是专业人员考虑的问题,使用者是不会想到要打补丁的。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网络攻击也越来越频繁,Nimda、Blaster、Sasser等蠕虫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病毒都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漏洞,而消除漏洞的根本办法就是安装补丁。每一次大规模病毒爆发,都在提醒人们要及时给系统打补丁。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补丁管理已成为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计算机病毒呈爆炸性增长,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安全问题。最近连续爆发的“2003蠕虫王”、“冲击波”等病毒疫情,更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