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一、金融业灾备体系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业灾备体系建设已经在灾备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人员培养和灾备外包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外部攻击风险的不断加大,我国金融业灾备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我国金融业灾备体系建设水平不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灾备体系建设整体领先于其他行业的金融机构,但由于我国区域金融业发展不  相似文献   

2.
记者:作为前3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自由论坛的主持人,您认为该论坛对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届?您是否还会主持本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自由论坛? 陈静:在中国金融信息化领域,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的自由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自由论坛的形式是非常好的,它和一般的研讨会、培训会、展览会相比,可以为来自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交流空间.它不仅仅是银行与银行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更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一些国内外知名的IT产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讨论的机会.在我的印象中,国内金融信息化领域内类似的交流形式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平稳、安全运营最基本的生存支撑环境,成为不断提升我国金融在国际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9月2日,随着“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同城灾备中心”、“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外包服务中心”的同时揭牌,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8):8-9
金融展伴随中国金融信息化走过了15年.15岁的金融展是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发展壮大的见证,其发展史映射着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点点足迹,描绘着IT技术、IT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创新与发展的轨迹.在中国金融市场对世界全面开放的第一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将于9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在此前夕,金融展组委会主任李文辉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手段,金融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将是何种趋势,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建设与创新?处在转型期的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将如何开展?日前,记者与多位业内资深金融IT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应对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稳定国内的金融秩序同时面对同行业的竞争,需要专注于自身金融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因此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择了将自身的IT技术领域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给IT外包公司,利用其IT技术领域的专长,作为自身运营、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IT外包公司的引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降低了银行在IT建设上投入的综合运营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是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本刊编辑部经过对各家金融机构的广泛调研,总结梳理出2014年金融信息化发展的7大趋势,围绕这些趋势,我们走访了业内权威的金融信息化专家,并特邀咨询公司IT专家从信息技术、业务和管理等条线,对2014年金融业信息化发展与变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一、银行IT运维监控现状近年来,随着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IT基础架构,如建立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IT基础构架已不仅仅是银行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生产力,更是银行业发展新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设备和系统的不断增加,监控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其核心及配套业务系统建设较早,对重要业务系统及设备的核心监控也比较  相似文献   

9.
IT治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中国企业的现状,在调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思考中国企业在IT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国机集团的经验表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领域是企业IT治理的关键,同时还应关注网络安全、管理变革等潜在风险,IT治理的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摸索IT治理模式的进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将着眼点落实在治理,而不仅仅是IT本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然灾难频发,灾备建设渐渐成为银行IT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项目.网络系统作为银行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是灾备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部分.本文将对专线和3G两种模式,从方案设计、建设投入和优缺点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9月2日,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同城灾备中心和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外包服务中心在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揭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业务发展、监管要求及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数据集中带来的风险控制需求,各大金融企业纷纷加强了灾备建设。随着灾备建设级别的逐步提高,投入也越来越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在进行灾备建设时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灾备工作者也需要考虑如何提升灾备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9月2日,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同城灾备中心和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外包服务中心在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揭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出帘揭牌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在进行点对点的传统灾备建设的时候,都要和各种主机、存储、网络、集成商配合;进行灾备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建自己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管理团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点对点灾备面临基础设备和IT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金融科技时代》是国内金融信息化主导期刊之一,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金融信息化建设,主要刊登金融信息化理念、技术、应用、管理、经验、动态等方面的文章,并组织业界的交流活动等。为了充分展现金融信息化的现状与成就,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交流与合作,推动金融信息化建设,《金融科技时代》特向全国各金融机构征集有关文章。相关的征稿事项如下:一、近期组稿重点(一)新技术、新热点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如RPA,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支付,物联网,生物识别,云计算,5G,虚拟技术等;(二)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监管;(三)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异地灾难备份及数据存储;(四)金融信息化建设经验和运维管理(结合相关实践);(五)金融IT标准化建设;(六)安全防范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七)新形势下(数据大集中后及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更高要求)信息科技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八)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发展;(九)金融科技体系建设、科技文化建设等;(十)金融业电子渠道建设及渠道整合;(十一)新的支付手段及支付清算的发展;(十二)金融科技自主创新与IT外包,等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2013,(1):92-92
本刊讯2012年12月10日,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年会暨颁奖典礼”。这是继2011年推出“年度金融信息化宣传工作评奖”和“中国优秀金融IT企业和人物评选”活动后,再次针鲋各金融机构在2012年度信息化宣传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推出“2012年度金融信息化宣传工作评奖”活动。此次共推出5大奖项,获奖金融机构30余家、涉及50余个相关部门。同时,针对2012年金融科技领域的IT企业,颁发了5大奖项,近20家科技企业获奖。  相似文献   

17.
谈到国内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我的总体感觉是:国内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用量比较大,在IT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多.但采用先进的IT设备,并不能说明信息化建设就做的好,IT设备的先进并不等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先进.信息化建设不是技术问题,至少不主要是技术问题,主要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给金融系统立了金融监管的项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方案.电子支付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与银行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加入WTO后,国外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金融行业如果不尽快走向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IT治理与信息科技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银行金融机构的IT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银行业对IT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因此。从制度、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来开展IT治理就成为现代银行金融机构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推动技术与业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银行业IT治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该引起各银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系统IT内控制度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金融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科技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金融机构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遭受内部攻击、违规操作以  相似文献   

20.
正牛新庄:民生银行的灾备体系建设以全行业务发展战略和IT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民生银行"小微、小区金融"发展战略和全行二次转型思想为指导,更好地为民生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IT发展战略的落实创造条件。灾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和客户贴身的金融服务需求对银行灾备体系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而数据中心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