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全球性的发展主题 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它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行为,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正成为新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一个重要主题。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随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战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江西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提出了"连续的和持续的发展"新概念以来,到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由21个国家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组成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才被作为关键性概念提出并被广泛使用,其内涵规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发展战略才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徐强 《企业经济》2002,(7):61-62
企业战略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后传到欧洲和日本,现在基本上形成了"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不同形式."企业战略管理"自引入我国后,尽管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九五"企业重点培训内容之一,但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战略的实质仍然不清楚,认为就是一个"战略"与"战术"之差的问题,很多企业甚至对战略管理不屑一顾.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笔者认为企业实行战略管理已经是非常追切的任务了,故在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企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诌议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大会于80年代提出的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也是我国94年写入<中国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中,并成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实现现代化的愿望是极其迫切的,热情也是极其高涨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两大主体战略.  相似文献   

6.
联合利华公司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销售下降,利润率降低、股票的收益率下降等问题,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提出了以通向"增长"之路为核心的一整套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本文着重对其战略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具体描述,并以一个被收购公司为例,从中探寻联合利华公司在进行战略转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目标制定,使我们能够了解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最新战略动态和行动思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20世纪末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本文主要从市场战略角度,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保持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国际会议议程。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不断加深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废(zero waste)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政治家的广泛欢迎.21世纪以来,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制定了零废弃战略.欧盟的"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日本的构建循环型社会,均是以整合经济体系中的资源流与废物流,减少原材料使用和废物产生、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随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亟待分析"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制订综合固体废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秀娟  翟春燕 《活力》2010,(10):207-207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的必由之路。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党和国家真实历史面貌的双重任务,必然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颖 《活力》2011,(1):111-111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的必由之路。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党和国家真实历史面貌的双重任务,必然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杰  王砚秋 《活力》2005,(1):109-109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的必由之路。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信息服务、维护党和国家真实历史面貌的双重任务,必然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特网的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正在成为世界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企业信息化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非贸易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非贸易关系的日益深化,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成为中国实施直接投资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对非洲家庭农场投资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与科技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国家战略。为了实现我国21世纪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环境法制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法制逐步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6.
<正>联合利华公司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销售下降,利润率降低、股票的收益率下降等问题,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提出了以通向"增长"之路为核心的一整套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本文着重对其战略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具体描述,并以一个被收购公司为例,从中探寻联合利华公司在进行战略转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目标制定,使我们能够了解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最新战略动态和行动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一、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Participation)"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来的.9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则更多的从干预的效率角度来认同"参与"的概念.事实上,"参与"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而"参与式发展"则被广泛的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计划项目中的有关决策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一个世纪,也是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的一个世纪.可喜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浪潮正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顺应形势,把握市场脉搏.树立绿色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塑造绿色形象,注重满足绿色需求,将有助于增添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时期的共同选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介绍说,德国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60年代、美国在80年代、韩国在21世纪,都曾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把质量作为国家战略,分别提出"质量革命"质量振兴"质量救国"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公司兼并、资本融合以及海外投资贸易等经营活动屡见不鲜。21世纪,在"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全球视野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然而,跨文化沟通障碍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地手段是进行公共关系战略的运用。本文将整理得出公共关系战略的概念、公共关系战略的要素及主要内容,并结合案例阐述公共关系战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