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醉酒驾驶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故意侵犯,并对公共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对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存有社会共识。《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的及时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醉酒驾驶对社会大众以及公共资源的侵犯。通过对刑法关于危险驾驶罪中醉酒驾驶行为规范的不足进行分析,旨在为危险驾驶罪更好地体现其惩治犯罪的社会效益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育芹 《中外企业家》2012,(9X):124-125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提出,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危险驾驶罪",即"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笔者以为,虽然拘役仅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是我国自由刑中刑期最短的刑罚,但从整个法律体系以及实际效果考虑,醉驾、飙车行为不宜入刑。  相似文献   

3.
菅中战 《活力》2012,(21):62-63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后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1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决定》 正式实施,掀起一股打击"酒驾"的高潮.虽然 《刑法》 修正案(八)规定了"醉驾"行为是犯罪行为,2013年12月18日,两高一部出台 《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细化了酒驾案件的办理,但酒驾的案件仍然在不断的发生,2011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共受理危险驾驶案件多达192件.现就富顺县"酒驾"案件的现状、 原因、 对策、 适用法律的困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分析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的正式实行,危险驾驶行为也被纳入刑事处罚的范围,但本罪在实际的定罪处罚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争议。本文将从构成要件、法定刑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危险驾驶罪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把醉酒驾车和飚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保护广大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危险驾驶"入罪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来认定"危险驾驶罪",怎样才能实现刑罚的配置顺应民心,有益社会和谐呢,本文将从刑法的规制机能来谈谈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虽然进行了修改,但仍有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从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的转变,附属刑事法律规范的跟进,环境罪名的类化,危险犯的入刑,增设资格型,监督立法等几方面阐述污染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同日公布施行。我国现行刑法1997年修订施行至今.1997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变化.多次对刑法及时作出修改和补充.总共通过了一个单行决定和七个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七)是1997年以来最高立法机关第八次对我国刑法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纵观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刑法修改.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刑法有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刑法修正案(七)再次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总共14条实体条文当中.有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定有5条之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文杰 《企业导报》2012,(10):167-168
<正>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2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全社会最受关注的一次刑法修正案,也是在学界引起最多争议以及共鸣的修正案,就其根本,此次第八修正案修改的内容涉及到了目前社会生活上的一系列焦点问题。例如黑社会犯罪,醉酒驾驶等等,这些犯罪在最近几年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恐怖活动犯罪是风险社会的一个风险来源,并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八月二十九号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进行了表决,并高票通过了这部修正案,第一时间回应了风险社会这一重要议题,将这些非常危险的恐怖非法犯罪的相关预备行为,界定为预备罪,也就是独立的犯罪,而且对其实施了前置性的处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数起情节恶劣的交通事故都跟酒后驾驶有关。醉驾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而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刑法修正案(八)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将醉酒驾车和情节恶劣的飙车行为入罪。由此,我们针对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的罪名确定、构成要件以及认定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滥用职权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现行《刑法》第397条第一款增加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与玩忽职守行为相并列,从而增设了滥用职权罪。而现行的刑法却没有规定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规定不明,导致了认定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难度较大,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拟通过对故意说、过失说、复合罪过形式说这三个观点的介绍与评析,研究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赫男 《中外企业家》2013,(2S):140-142
刑法修正案八将酒驾入刑,短短几个月,酒后驾车人数明显减少,收效很大。而吸毒驾驶机动车要比酒驾危害大得多,而且近年呈上升趋势,所以有必要将吸毒驾驶机动车法律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范立新 《企业活力》2010,(10):68-72
《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201条偷税罪作了重大修改。从我国的法律看,刑法修订往往早于税法的修订,两者关于偷税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界定上又具有很强的接续性。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次刑法的修改,在原有基础上对一系列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做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使我国的刑法更加完善,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涉及到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内容是变化较大的一个部分,刑法原只有第12五条规定,无论从适用的罪名上看,还是从适用的刑种和法定刑上看,都已不能满足司法实际的要求。而修订后的刑法则专门对此类犯罪增设一节,定名为“危害税收征管罪”,扩展到十二条,可见变化之大。这大大增强了对危害税…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在刑法第388条之后增加1条作为第388条之一,确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虽然法律条文概括规定了该罪的犯罪主体范围,但实践中结合相关案例,司法机关对于该罪的主体范围还是存在争议的,笔者认为应当对该罪的主体作出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17.
为规范建筑业市场主体行为、落实主体责任,确实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将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内。施工企业要在诚信体系综合评价系统拿到该得的高分数,才能进入市场投标。  相似文献   

18.
论语数字     
《国土经济》2011,(7):8-8
"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人够资格‘裸捐'的,反正我不够资格,对这个游戏规则一定要弄清楚。"——对吸引眼球的"裸捐"新闻,我国体育明星的"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说。 "我建议下次修订刑法时,将公车私用纳入‘危险驾驶罪'。"——郑渊洁称公车私用和酒驾异曲同工,都是驾驶机动车危害他人,前者危害财产,后者危害生命。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以来,公众一片喝彩,农民工也充满期待。但时至今日,尽管欠薪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而因欠薪被定罪的人却寥寥。究其原因,正如专家指出的,目前的"恶意欠薪罪"仍然失之笼统。根据刑法修正案,只有恶意欠薪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才构成恶意欠薪罪。那么,什么是"情节恶劣"?具体判定标准是什么,是数额还是人数?究竟哪些"欠薪"可以"入刑",哪些不能"入刑"?本文从法学专业角度,对《刑法》修正案(八)有关欠薪罪的规定给予了解构。  相似文献   

20.
非法传销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愈演愈烈,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诈骗型非法传销行为得到单列化的规定,以"组织、领导传销罪"为罪名,标志着刑法对非法传销行为的调整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传销行为的批复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修正案之间对传销的定义出现了偏差,有必要廓清两者的适用层面,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对非法传销行为的法律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