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子 《监督与选择》2004,(3):B012-B012
1.葡萄酒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影响产品质量。食品添加剂作为综合评定的依据是本次抽查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添加食品添加剂而不合格的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87.1%。其不合格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厂家故意添加,且食品添加剂的检出量很高;二是因为厂家的检测手段和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原辅料进厂把关不严等原因致使产品中含有微量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部分小型食品加工如糕点、水发产品和集贸市场散装食品摊贩存在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用化学物质的现象,以致食品添加剂对人类健康危害有多严重,通过86份样品中添加剂含景的检测,糕点、蜜饯、油炸食品中柠檬黄、残留铝及糖精钠合格率较低,水发产品甲醛严重超标,本文通过对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强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果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造成人体毒素沉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会有严重危害。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来,江苏盐城盐都区质监局对饮料等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严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对区内7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样检查,其中发现部分厂家纯净水产品质量不合格,目前该局已依法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5.
近日,安徽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打假活动,检查重点是糕点、儿童食品、瓶装饮料、桶装饮用水、啤酒、冷冻饮品等,重点查处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使用非法材料包装食品的违法行为,过量使用添加剂和色素的违法行为,标识标注不符合规定的违法行为,尤其严查无证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小作坊,力争做到在食品生产的源头把好食品质量关,不让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截至目前,该市质量技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60余辆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252家、销售企业83家,抽查面粉样品17组,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6.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自2002年实行以来,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整体硬件全面提升,但根据许可证发放和定期监督、监督抽查等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统计表明: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屡次作为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食品生产企业也带来相应的处罚损失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来,江苏盐城盐都区质监局对饮料等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严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对区内7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样检查,其中发现部分厂家纯净水产品质量不合格,目前该局已依法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8.
莆田市质监局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如大吣斌砖产品磙童的监管力度。一是开展专项整治。以荔城区黄石镇清前村、清中村等周边几个腐竹生产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村庄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对腐竹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频次,重点检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等指标,如:产品中是否含有吊白块、二氧化硫是否超标等。  相似文献   

9.
近日,广东一消费者在深圳超市中购买的三款徐福记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和二丁基羟基甲苯(简称"BHT"),而根据国家标准GB2760相关规定,两者不允许使用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中。该消费者随后向法院起诉,诉指徐福记生产不合格食品。对此,徐福记官方表示,不存在违规加入添加剂的问题,公司不会召回或下架相关产品。此事随即引起网民"吐糟":  相似文献   

10.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8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1批比利时费列罗SCHOKOBONS巧克力被检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3批德国斯波德巧克力被检出超范围使用酶制剂、水分保持剂,1批中国台湾可尼斯香恋牛奶巧克力标签不合格,均被销毁。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违法情况进行了整治,并且完善了行业的监管体系.然后介绍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添加剂使用量超标,标识不明确、违法使用添加物等问题严重,最后针对我国食品添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政策风标     
合格与不合格产品信息将同时公布从今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建立食品监督抽检常态化信息公布机制。过去,抽检一般都只公布不合格产品信息,但从今年起,将同时公布产品合格信息和不合格产品信息。公布产品合格信息主要包括食品生产日期、规格、标称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被抽样单位名称及所在省份等。监管部门要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下架、召回,并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13.
复合调味料、食品用香精和复合食品添加剂由于在形态、用途上有相似性,故在市场销售和标签标识的过程中较易发生混淆,易引发食品添加剂误用、滥用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市场秩序,本文根据各产品的定义以及生产许可审查的要求分别从产品的形态、用途和配方使用方法等方面来加以分析比较,并依照比较研究的结果建立"三步"分析法来区分这三类产品,以便促进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向更加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前不久,山西泽州县质监局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采取听、看、查、检的方式进行:听企业对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货渠道等的介绍,看供货商提供的进货发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食品生产投料记录、过程控制记录等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11,(11):61-61
国家质检总局11月4日发布公告,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16.
《大众标准化》2009,(7):59-59
上半年,全国绿色食品系统按照农业部部署,加大产品抽检力度,全面落实绿色食品监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抽检产品1807个,占全年抽检任务的60.23%,检出不合格产品22个,抽检合格率为98.78%,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建平介绍说,不合格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金属、农药、添加剂、微生物等质量安全指标虽然符合一般食品的标准,但是没有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视质量、关注安全已成为人们消费的趋势。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高温火腿肠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16种产品中不合格4种,这4种不合格产品均存在复合磷酸盐超标问题。复合磷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肉制品中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不得大于5g/kg。此次抽查,最严重的超标达到规定值的1.4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一时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恐慌。其实,科学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既是食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味美食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3年第一季度,福建省质监局组织对福建省企业生产的肉制品产品进行了抽查,共抽查全省186家企业生产的肉松、肉干等熟肉制品186批次,合格174批次,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3.5%。经检验,有12家企业生产的12批次熟肉制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8批次肉制品检出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主要原因是企业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不到位,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5批次肉制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并不乐观,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为了改善餐饮业中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就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法规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料是能被嗅出香气的或品尝出香味的物质。香精是把几种、几十种乃至百余种不同香料调配而成具有一定香型的混合物。食品香料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我国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列入允许使用的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品种中,食品用香料占绝大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已达1900多种。当前,我国现有生产食品用香料香精产品的企业近千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