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前后财政风险的变动分析——兼议财政政策转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中央决定将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本文从财政风险变化角度解释财政政策转型的依据.本文通过对两大类、共16个指标反映的财政风险程度的单独和综合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总体上减低了财政风险程度.尽管某些直接关联指标体现的财政风险程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上我们具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能力;而社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发展态势却使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失去了必要性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是恰逢其时的. 相似文献
2.
3.
积极财政政策是为治理我国经济通货紧缩而实施的。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手段 ,一旦经济走出紧缩困境 ,就应进行适时调整与渐进转型。政府需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为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自此之后,我国... 相似文献
5.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如果经济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投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角度谈积极财政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府生产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消除短期经济波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当前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也为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和地方保护主义创造了可乘之机,弱化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制约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必须采取进行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7.
巴罗通过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证实了财政政策变量能够为静态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机制。通过引入非扭曲性税收,扩展了贝罗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同时作用下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方向及其政策含义,并提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应选择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迷局"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世界正处于一个暗流涌动的转型期。主要经济体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却得以调整和化解。在良好复苏前景的支持下,沉淀在经济中的扩张性政策效力开始被激活,通货膨胀的压力骤然增大,但失业问题却更加严峻。总体上我国主要税种的收入呈增长趋势,财政收入体系的自动调节功能得到完善,财政支出重点逐步向社会事务转移,形成了由经济外延性扩张向社会外延性扩张的转变。为防范通货膨胀,支持经济快速复苏,我们应采用带有内部收敛性的政策协同,在推动经济复苏增长的同时,有效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如果经济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投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工具"上涉国计、下及民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1993-2013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比较了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对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两种拥挤性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及最优财政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关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正相关,规模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负相关;相关拥挤性减弱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应,对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规模拥挤性对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比较强烈,对最优宏观税负和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没有影响;最优宏观税负随着相关拥挤性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财政支出规模随着相关拥挤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关研究发现,邻省间存在明显的政策模仿和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作用。而财政分权作为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也必然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作用。在经典财政分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空间相关的拓展模型,以此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宏观经济目标构建成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兼顾其他重要目标实现程度的目标体系,以此作为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标准,避免了多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对我们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误导,同时又为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宏观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对于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大都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相联系,缺乏与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阶段性演进相联系的考察,而这两个被忽略的方面可能正好是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五年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基本关系,并提出下一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理论模型论证了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理论可能性 ,并引入金融约束理论对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其关键是政府实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18.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