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国内学者说法不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最佳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是一种长期的政策选择。我国政府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成正比、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现象,2011年我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更加鼓励积极实行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期使宏观调控更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这一要求的提出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渐向“稳健政策”转型,开始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恢复常态。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给中国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及其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3,14(3):54-56
199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投资需求不足,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五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其长期运用蕴育着极大的财政风险,而且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并根据客观经济状况进行调整,并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其淡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宇 《大经贸》2003,(4):16-16
两会期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争论得沸沸扬扬,有关部门领导表示"不能轻言‘淡出'".本文不想全面论述是否应该"淡出"、何时"淡出",只想从吸收外商投资的角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武彦民 《财贸经济》2007,(12):23-27,87
2004年底中央决定将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本文从财政风险变化角度解释财政政策转型的依据.本文通过对两大类、共16个指标反映的财政风险程度的单独和综合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总体上减低了财政风险程度.尽管某些直接关联指标体现的财政风险程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上我们具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能力;而社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发展态势却使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失去了必要性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是恰逢其时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框架下积极财政政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成为人们的共识.2008年下半年,面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再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效阻止了经济的下滑,实现了经济复苏.但是,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还不成熟,适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在回顾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立足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指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掌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变动走出了一条“先降再升”的U型曲线,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尚有继续扩大的空间。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实证测算出我国公共消费支出的最优规模是22.97%,得出了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以后,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应该稳健扩大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税收与GDP的模型分析及税收政策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长过快,不利于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税收增长过快已经制约 了GDP的增长,减税应当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主要财政政策。减税已是当今各国的政策趋势,也是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的良策,减税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最重要手段,为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的运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适时、适当地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十分重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财政政策在我国的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宏观经济目标构建成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兼顾其他重要目标实现程度的目标体系,以此作为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标准,避免了多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对我们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误导,同时又为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依性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全  梁冰 《财贸经济》2005,(10):36-40,79
财政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并在需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定量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依性,在结构VAR模型中刻画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操作的相机选择性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在目前我国进入新经济周期的态势下,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作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刘碧 《适用技术市场》2010,(12):125-126,129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我国1990-2008年GDP以及财政支出的数据进行平稳检验和协整检验,从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我国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通过把财政收支引入居民消费函数,估计财政赤字对民间消费的影响;然后,分别从经济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及资本收益率等角度,分析财政赤字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其结果均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财政赤字,并没有产生排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理论探讨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不仅具有凯恩斯效应,还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在短缺经济结束之前的1979—1982年、1987—1990年和1994—1995年,财政政策具有非凯恩斯效应;1996—2006年,经济开始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财政初始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主体预期因素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都大大增加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过大吗?是否会引起财政危机?本文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从动态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我们发现,尽管20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赤字,而且近年来财政赤字增加了,但没有证据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我国的财政赤字政策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0.
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永民 《财贸研究》2008,19(3):66-72
相关研究发现,邻省间存在明显的政策模仿和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作用。而财政分权作为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也必然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作用。在经典财政分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空间相关的拓展模型,以此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