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波 《科学决策》2005,(4):43-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左翼政党相继上台执政,宣称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奉行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左派,又不同于右翼主流的“新中左派”策略。在克林顿总统率先把其新的政治经济策略称之为“第三条道路”后,“第三条道路”便成为欧美左派政党的政治标识,博得了欧美左翼力量的广泛响应,形成为欧美国家中一种新兴的政治运动。布莱尔更是高高举起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社会民主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之间的一个主要分歧是国家之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吉登斯倡导"第三条道路",就是回答国家的角色定位问题.全球化和社会变迁冲击下国家或政府存在目的是什么、国家的合法性来自何处、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如何、福利国家政策何去何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国家间关系,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筑了一个新的"第三条道路"国家观.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中后期,服务于重新执政的需要,西欧主要国家的左翼政党纷纷反思原有施政理念。反思主要集中在,第一,放弃继续使用"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第二,放弃"国有化"和"公有制"主张,第三,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整后的西欧左翼政党相继实现上台执政目的。对此,我们认为,第一,西欧左翼政党走上第三条道路在思想上是向右翼政党思想的趋同,第二,从性质上说,我们尚难以对西欧左翼政党的这次调整简单地定性为前进还是倒退,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李祥 《魅力中国》2010,(22):20-20
社会福利制度自近代产生以来,不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且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福利的理论,“第三条道路”就是其中一种。“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超越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一种理论。主张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福利中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刚起步的中国的启示有:一是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型转移到公共治理型上来;二是让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分担社会福利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德国实现了统一。众所周知,德国实行的是介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德国统一以后不到4年时间,原东德国有企业完成了私有化改造,纳入了统一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国家采取扶贫政策,使一部分能力较弱的社会阶层和公民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是以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性的社会团体。学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国家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有关综合性的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7.
昆山市原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1985年,全县GDP仅7.9亿元,居全省第19位,是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一块凹地。1985年,昆山市抢抓发展外向型经济机遇,兴办开发区。近20年来,昆山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冲破体制的束缚、观念的羁绊,以锐意进取的理念、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园区建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经济国际化,加快实现现代化。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14亿元,比1985年增长39倍,年递增率达24.2%;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第五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一位。 昆山人发展经济的历程被经济学家称为“昆山现象”,被干部群众誉为“昆山之路”。昆山之路是一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昆山之路是一条海纳百川,包容天下,以“亲商、富商、安商”为宗旨,构建投资者天堂的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是振兴河北经济的现实选择 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几个农业大省经济起飞的经验看,许多地方走的是一条优先发展食品工业进而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台湾在经济发展初期,采取“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优先发展食品工业,带动了农业发展,换取了大量外汇,为其它工业的进步奠定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在人类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人们基本认为开创了三条道路,即:一、客观唯心主义道路。二、马克思唯物主义道路。三、主观唯心主义道路。这三条道路在当代人们的理解上明显存在“扩大化”问题。实际上,还有一条道路,即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但来自客观,这开创了美的本质问题探讨上的第四条道路,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唯物主义道路。不幸的是,这条道路由于当代长期以来人们在第三条道路认识上的“扩大化”而一直处于被遮蔽状态,几乎不为人知,遑论人们对它展开应有的开拓和创新了。现在把它从这样一种状态彻底解放出来,进一步加以深化和拓展,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反思与摸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各界开始对美国模式和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日本民主党在这种背景下上台执政,但不到9个月鸠山由纪夫首相便宣布辞职。菅直人执政后提出日本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和“亚洲经济战略”,而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败后其执政地位大为削弱。未来的日本将继续反思与摸索,对日本经济回升来说,中国的重要性开始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1.
“三条线”串起科技推广实体湖北省英山县把“以科技开发为核心”作为经济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国家科委开发团的帮助下,从山区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出发,积极探索山区科技开发道路,搞活“三条线”,串起全县科技推广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过程中,只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不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不矛盾,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被纳入我国“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之后,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寻找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的道路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前提条件。过去的20多年中,天津成功的承接了国际上的制造业转移,已经发展成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区域,而以现代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过程中,只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不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不矛盾,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生国家是福利国家与自由市场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它兼具社会保护与经济效率促进功能。中国面临着贫富差距过大、住房难、养老难、看病难、教育公平、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建议十三五规划以民生国家建设为主线,统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欧洲价值观”和“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才最有可能对“华盛顿共识”形成新的强有力的挑战,并将成为全球既不认同计划经济,又不接受“华盛顿共识”,而是试图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一面思想旗帜。  相似文献   

17.
“一号文件”第5条“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第16条“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提出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力度、推动建材下乡、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等等。新“三下乡”的政策初衷,在于让农民得实惠,让经济得发展。而落脚点,仍然是城乡统筹这盘大棋局。  相似文献   

18.
郑建辉 《新财经》2000,(6):32-34
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1980年,未来学大师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即将到来;后是奈斯比特。1984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的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7年初,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年度报告的题目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经济。报告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术语来自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了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方法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盛行与20世纪90年代初, 其核心内容就是促使第三世界国家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此后“华盛顿共识”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干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本文通过对引发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的反思,论述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08,(4):75-75
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于2008年初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城市经济进修学院为其运作中心。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上海城市经济进修学院将以“服务城市、服务社会”的新理念,以培养适合城市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己任,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发展构建一个科研培训与学术交流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