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公共物品多边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嵌套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坚  黄晓红 《技术经济》2007,26(10):59-63
解决农村公共物品效率问题应以多边治理思想代替简单的供给思想。农村公共物品治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博弈,而是嵌套在社会关系博弈之中。改变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建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公共物品决策体系,将形成有利于多边治理的博弈结构。在这种嵌套博弈中,农户、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都有参与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积极性,他们与村委会及各级政府共同建立起分工协调的多边治理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整合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物品具有不同于城镇公共物品的一些特殊性,解决中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矛盾最重要的是结合农村公共物品的特点,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一套包括公共选择的民主过程和调查分析的科学程序基础上的需求整合机制,准确判断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明确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步骤和方式。构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整合机制。为了农民真实的表达偏好,需要形成畅通的农民需求表达渠道;为了便于科学分析,需要构筑反应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的信息平台;同时推动政府转型,提升政府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自农村改革以来,存在四种农田灌溉均衡:一是税费改革前,乡村组织以收取共同生产费的形式来组织农田灌溉的均衡;二是由村庄强人出面组织农户进行灌溉的均衡;三是既无乡村组织借重国家强制力,也无村庄强人借重私人暴力来抑制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的以微型水利灌溉为主的均衡;四是以村民小组或村为单位建立用水协会,组织农户灌溉的均衡。在当下中国,由于农民特殊的公正观,乡村组织退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后,农村很可能普遍出现第二或第三种均衡的糟糕局面。因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形成国家与村庄之间合作与互补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要求引进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要求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构与公共组织三套工具,建立起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个体异质性与公共物品治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章平  张小敏 《技术经济》2007,26(7):52-55,63
公共物品治理如何摆脱囚徒困境?研究者试图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讨论个体异质性对公共物品治理成功的作用。梳理了个体异质性与公共物品治理的关系研究思路,基于前人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实证工作,给出了公共物品治理中如何将个体间异质性纳入形式化讨论、并用经验现实予以检验的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结合贵州农村供给的实际出发,剖析现状发现其问题,最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权责划分、法律规范,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吴园园 《时代经贸》2010,(12):146-147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结合贵州农村供给的实际出发,剖析现状发现其问题,最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权责划分、法律规范,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中国的学术界对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理解,还存在莫衷一是的现象,并倾向于把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制约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运用的效果,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和国际公共物品理论的辨析,提出了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观点,进而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拓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与公共物品提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通过引入以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博弈各方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收益和在现实供需关系下的收益格局,特别是私人参与供给下的博弈均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国内的经验借鉴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的重点,通过对众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模式的角度入手,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并不乐观。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诸多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强势成员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少飞 《财经科学》2006,(6):95-101
本文以集体行动经济学为分析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异质性假定,分析了农村强势成员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农村强势成员为了获得个人收益会组织集体行动;(2)强势成员的个人影响力与公共产品的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3)强势成员能够节约集体行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降低其它成员的搭便车倾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品融资是中国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税费制度改革之后,随着村提留和各种收费的废除,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管理可用资金明显减少,因而在废除这种制度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有效的农村公共品融资制度已成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框架下的现行地方公共收入机制,无论从增长效应还是从公平效应看,其制度设计均不利于促成地方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基于大国治理逻辑的一个理论基石是,促成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地方公共收入机制,需要融合独立性财权与权力制衡机制。据此,结合受益原则与支付能力原则,利于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地方公共收入机制构建,应在不触动当前政府间财政制衡设计的框架下,围绕权力确定、来源清晰,负担落实、征管优势、适度弹性原则,注重财产税、使用者费、地方公债三大收入形式的运用,并借助制度调整来增强地方独立性财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