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月  赖笑娟 《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
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2006年及2007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Ⅲ,2008年安全等级为Ⅳ。研究结论:BP神经网络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探索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以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其次,依据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利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桂西地区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动态差异分析,提出促进桂西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生态规划探析——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规划是一门新的发展中学科。本文在探讨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涵、层次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城市土地生态分区的基本依据,并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及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是指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对土地采取调控措施,土地的生物物理形态如森林、草地及水域等随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动而发生的变化.目前,河北省耕地面积9474万亩,比10年前减少了826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近些年来,河北省林地及绿化建设步伐虽在加快,但当前人均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排在全国26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衡阳市为例,依据衡阳市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数据,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8项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是影响衡阳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常规的保护措施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样具有明显作用,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从一定时间尺度上(1999~2005年)评价了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探求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为城市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区为例,利用200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均方差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生态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北各地区的生态农业安全状态处于非安全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国家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对其安全费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在梳理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相关规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费用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并以某煤炭企业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份该企业安全费用的具体使用特点,归纳了该企业安全费用的演变特征,希望为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金凤 《生产力研究》2013,(8):101-104,110
文章以甘肃省河西内陆区玉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玉门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1年玉门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所属各乡镇生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玉门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该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玉门所属12个乡镇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是下西号、昌马乡、花海镇和赤金镇;玉门镇次之;黄闸湾和清泉乡生态有所破坏;柳河及小金湾、柳湖、独山子和六墩四个移民乡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独山子乡的土壤盐碱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生态敏感地区—浙江衢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建立3层次共3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浙江衢州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析。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率达131.25%;状态指标呈现起伏式上升的态势,除了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4.5%,其余年份均上升;响应指标波动较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则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7﹤2008﹤2006﹤2009﹤2011﹤2010。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 --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群  龙花楼  罗明  王军  古志新 《经济地理》2003,23(6):822-825
论文结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土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选取坡度、地下水位、土壤盐渍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因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整理方向和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整理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整理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整理措施则要防止林草地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防止耕地沙化以及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未利用地整理措施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注重林草地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能开垦为耕地。  相似文献   

14.
攀西地区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都极为脆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地段,但同时又是四川省特色化、产业化农业(水果、蔬菜)工程基地和全省重要补充耕地的后备土地开发供给地。这些极为矛盾的角色已导致攀西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状况不断恶化,存在巨大隐患,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其土地生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位于我国沙漠化典型地区的内蒙古商都县古井子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对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及其整治途径作一分析。一、系统特征分析西井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西井子乡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有机组成的人工复合系统,系统边界为其行政区界。 1、系统的结构特征本系统由西井子乡的农田、林地、草地构成的生态子系统与居民、畜群构成的经济子系统组合而成,其结构特征体现于系统反馈结构(以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为代表—表1)、价值结构(表2)、投入产出结构(包括能量投入产出结构—表3和经济投入产出结构—表4)之中。  相似文献   

16.
17.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6,26(6):1062-1066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钰 《经济地理》2012,32(10):127-132
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效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规划期内,天津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的总额增加,但人均值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降低,表明上轮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用的主要负荷来自于人口的剧增;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2020年远期规划目标期的各项评价指标延续了1996—2010年的变化特征,生态足迹的供需更趋于平衡,生态压力依旧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③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评价和目标预测范畴。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但土地整治规划很少考虑生态效应,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在中观层次构建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整治区空间优化方法,在微观层次探寻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浙江省嘉兴市七星镇土地整治规划实践表明,生态导向的土地整治区空间优化与规划设计模式能为当前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