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了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但在准则执行中,出现了实行股权激励过于随意或者任意改变可行权条件的现象。因此,对股份支付准则中存在的利润操纵空间进行探讨,并为准则的修订或者就相应的问题提供对策很值得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方式中最传统的是股票期权激励,在股票期权方式上衍生出来的有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等长期激励方式。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推出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增加了《股份支付》准则,对国内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会计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新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主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以及美国2004年12月新修订的准则比较类似,要求对股权计算公允价值,然后以费用的形式计入到利润表中,这一会计处理原则将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股份支付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目的在于建立对公司管理当局的长效激励机制,减少代理成本,是目前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公司法》的修订,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李正卫 《中国外资》2013,(13):166-16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制定了《股份支付准则》规范了企业按规定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本文通过对股份支付准则及其相关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修订)——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比较分析,重点说明了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2、SFAS123R存在的主要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鑫 《财会学习》2020,(2):195-195,197
股份支付是当前很多企业所选择的一种员工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股份支付在会计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或规避这些问题,将会对股份支付在企业中的运用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股份支付作为一种员工激励的重要方式,其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与差异,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异将会影响到股份支付的规范性,因此,企业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合理的调整策略处理这些差异,积极推进股份支付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骆培业 《中国外资》2012,(11):128+130
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对新准则下股份支付的定义及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而后分别从权益结算、现金结算两种股份支付方式入手,通过列举案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考虑使用股权激励这样的方式来激励企业管理层和经理人。那么股权激励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也知道它可以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但是股权激励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进行股权激励的筹划其实可以做的非常复杂。本文将结合对格力电器的分析,对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分析,同时研究格力电器案例股权激励业务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卢杰 《时代金融》2015,(5):303-30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考虑使用股权激励这样的方式来激励企业管理层和经理人。那么股权激励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也知道它可以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但是股权激励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进行股权激励的筹划其实可以做的非常复杂。本文将结合对格力电器的分析,对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分析,同时研究格力电器案例股权激励业务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的形式日益复杂和隐蔽,针对同一种或者相似股权激励方式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现状,本文试图通过界定股份支付的本质及构成条件就各种股权交易行为是否构成股份支付达成共识.股份支付本质可以界定为股份支付主体接受作为非股权激励对象的股东财富捐赠用于有偿购买被激励人员服务的事项和交易行为.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增资模型和...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3,(23)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公司股份支付的特殊考虑—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内发生的股份支付交易做出了相关规定,完善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文章对集团内部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姜红 《会计师》2013,(12):12-13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对公司股份支付的特殊考虑—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内发生的股份支付交易做出了相关规定,完善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文章对集团内部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支付成为企业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一种激励机制。《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其会计处理作了详细的规范,但税法还没有做相应的规定。股份支付的核算涉及损益类的项目,在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时,股份支付是否构成暂时性差异,需由所得税法加以规范。本文根据对税法整体精神的理解,对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财务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掀起一股股份支付制度的全球化浪潮,尤其是各个发达国家视股份支付为改善投资环境、夯实经济基础、激励员工的有效公司治理手段。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公司经营人员比股东拥有较多内部信息,为防止内部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情况下,操纵信息内容和虚报信息时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给予高级管理者一定份额的股份预防道德风险发生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股份支付制度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在中国,股份支付制度起步比较晚,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中国推广股份支付制度的进程缓慢下来,股份支付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效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本文通过股份支付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分析股份支付制度在新阶段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婉亭 《会计师》2013,(14):15-16
<正>一、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随着公司股权的日趋分散和管理技术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股份支付的方式来激励管理者、其他人员或第三方单位,以期待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股权支付可以采用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两种支付方法。准则要求,除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现金结算股份支付,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负债,并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和  相似文献   

15.
潘乐 《时代金融》2013,(5):133-134
该文对股份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研究,主要针对股份支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巨大利润操纵空间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尝试提出几条提高股份支付实施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东玲 《会计师》2023,(17):10-12
基于股份支付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企业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雷励 《会计师》2019,(23):30-31
随着证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及后续《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1、2、3号》的出台,更多的上市公司及拟IPO企业逐渐将股权激励视为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薪酬体系中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8.
股份支付应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主要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通过授予高层管理人员本公司的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得他们与公司股东的行为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为  相似文献   

19.
周浩天 《时代金融》2015,(5):338+34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而权益工具之中,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都是以B-S模型进行计算。由于对于B-S模型中的无风险收益率并没有进行相应准确的规定,国内企业一般采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存款利率或者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进行确认。本文通过三聚环保的案例分析认为,关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并不会对期权总费用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国内上市公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选择合理性仍然值得商榷,应该向金融体制健全的国家多多学习。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而权益工具之中,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都是以 B-S模型进行计算。由于对于 B-S模型中的无风险收益率并没有进行相应准确的规定,国内企业一般采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存款利率或者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进行确认。本文通过三聚环保的案例分析认为,关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并不会对期权总费用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国内上市公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选择合理性仍然值得商榷,应该向金融体制健全的国家多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