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凯 《改革与战略》2008,24(10):55-58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相似文献   

2.
3.
从联盟利益分配客体、利益分配主体,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具体建构等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由于缺乏深入的个案研究,以及采集经验数据存在较大难度,致使现有研究大多偏向于宏观化和模型化,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还有待验证,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核评估。联盟利益分配客体的确立,特别是对间接利益的定量化,以及根据利益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利益客体的阶段性,选择合理的分配方式等方面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叶迎 《改革与战略》2010,26(7):33-36
文章从国际垂直分工引起贸易增长的视角研究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文章认为,垂直专业化使得贸易扩张和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产生差异,最后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Hummels(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深入剖析深圳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七大门类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6):90-93
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文章立足于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状况调查,从农业比较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地位和权责利关系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认为,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应理顺农业与非农业关系、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契约管理、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及建立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9.
垂直专业化、环境规则和中国工业的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杰英 《世界经济研究》2013,(7):52-58,80,88,89
文章在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在垂直专业化不同的行业分组,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不同行业的特性及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物质资本密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不具有显著的效应;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积聚的产生和发展,地方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生产工序网络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配置的区位方向.对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商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说明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获取了动态利益.产业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这为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供了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A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ecome further integrated,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hain ha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with diversified stages of production locat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Economic theorists have argue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chain is partly attributable to the high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se nations' trade. Using a multilevel mode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has encouraged increases in trade among all three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China's outcome is remarkable considering how recently it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TO.  相似文献   

12.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相似文献   

14.
跨国生产与垂直专业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价值生产角度出发,构建了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框架下的技术溢出理论模型,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检验国外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的变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研发支出能够减小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单位美元包含的劳动时间差距,改善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状态,而且改善程度大于通过进口方式吸收国外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进步;通过进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也可以缩小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然而其系数不显著;通过出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值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反而增大。加入人力资本后,这3个变量系数符号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这3个变量的系数都变小。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也佐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玖立 《南方经济》2011,29(6):7-22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区域间贸易和地区专业化影响的相关文献。现有研究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首先,在国际分工和FDI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呈现非平衡高速增长特征。其次,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影响着区域间贸易的流量和流向。再次,通过产业空间转移和结构转换,对外贸易推动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聚,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差异的重要来源。最后,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区域市场一体化反过来也影响着地区对外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