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测算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结合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一带”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一路”地区两阶段效率均达到有效状态;研究期内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上升态势并伴随极化现象;两阶段效率均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且研发效率相关性强于转化效率,其中,研发效率“低低(LL)”集聚主要位于“一带”地区且时空格局较稳定,转化效率呈现出“高高(HH)”集聚向“一路”地区演进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综合两阶段看,对外直接投资(OFDI)、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本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OFDI和FDI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贸易开放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呈现空间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运用Super-N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利用135.53万家数字经济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三者在空间上均呈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但是会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区域研究表明,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硬设施”和“软环境”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人才数字素养和数字金融支持分别在绿色科技研发与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张萍萍  戚竞岳 《价值工程》2021,40(16):106-108
基于价值链视角,选取DEA模型测度了2011-2018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其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和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分别为0.534和0.390,通过两阶段回归分析,企业规模和科技水平对创新活动两阶段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政府扶持抑制科技研发,却会提升企业的转化效率;人力资本在研发阶段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却在转化阶段抑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两大重要外部资金来源——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文章选取了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地区)的数据,从创新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发绩效没有显著的作用,但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绩效正相关;第二,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发绩效正相关,但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绩效没有显著作用;第三,在创新研发阶段,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相互抑制作用不明显,在创新成果转化阶段,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相互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各省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究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而运用QAP方法研究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大部分战略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水平并不相持,如京津冀绿色成果转化效率高而创新研发效率中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效率高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一般;第二,五个战略区域空间不均衡性呈下降趋势,各区域组内差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组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造成我国重大战略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且产业结构是主要因素,其中当地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分别是影响京津冀、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当地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对此提出协同提升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6,(11):149-15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科技创新两阶段为视角,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7个城市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的科技研发效率略微高于成果转化效率,但仍具有协同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提出高效集约型创新效率的城市应该将创新效率逐步转化为创新质量;研发效率较低而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的城市应该推进集约化创新;研发效率较高而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城市应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较低的城市,要改变低效粗放型的创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10):107-113
采用DEA—Malmquist法,对9家旅游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静态效率方面,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效率出现了先增后降的趋势;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生产效率、规模效率等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动态效率方面,尽管综合技术效率趋于下降,但是技术进步拉动了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这说明技术创新对旅游装备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据此,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的提质增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加大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合作、突破区域边界,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8,(2):169-175
本文基于两阶段视角,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创新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专利产出阶段与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并以全省效率均值为参考指标,将13个城市的创新效率划分为高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高转化型模式、低研发低转化型模式以及高研发低转化型模式。研究表明:江苏省整体创新产出效率不高,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阶段差异;苏南地区专利产出效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其经济转化效率较低。最后,针对以上现象的根源进行探讨,并从协同发展、倡导共享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创新效率的收敛性,测度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带来的实际贡献。研究方法: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采用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检验创新效率收敛性,并采用反事实计量方法测度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带来的实际贡献。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影响,对市场转化效率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政策实施后效率分布也更集中;研发效率的收敛主要是由东中西地区内部之间差距的缩小造成的,而市场转化效率的收敛是由三大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以及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共同造成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研发效率大约上升了8%~10%,带来的创新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也一直维持在10%以上。研究创新:从效率水平和收敛性两个角度来定量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价值:为更好地采取措施提高创新效率和减小地区创新效率差距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12):117-123
用户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低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由于装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涉及多种技术集成,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用户的合作意愿与专业能力、知识的复杂性以及组织间情境差异等因素阻碍了用户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通过对某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深入研究,重点剖析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用户隐性知识转移路径的演化过程,随后从理论上探讨了装备制造企业突破用户隐性知识转移壁垒的路径创新模型。在实践方面,指出基于构建用户工作环境、研发人员角色转换以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路径创新能够促进用户隐性知识转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推动装备制造行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其改进方法,对“金砖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效率与单因素效率进行全面测度,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金砖国家”研发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向经济的转化效率则正在赶超发达国家;两阶段的单因素效率都普遍偏低,尤其是政府研发投入效率与专利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算了中国2002~2011年31个省级政府卫生投入的整体网络动态效率变化,并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省份的效率特征。并考察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效率是否存在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考虑生产过程的网络效率测度与传统效率测度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网络和分阶段的效率的收敛性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各省份卫生投入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挥城镇化在碳排放效率提升中的积极效应是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条件下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NCSE—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并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的碳排放时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碳排放效率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斜“√”型演变态势;2012年起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逐步收敛;虽然我国城镇化整体上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存在显著性促进效果,但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上升而下降;数字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分别是低度、中度和高度城镇化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短板,环境规制是所有地区的主要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政府研发补贴、研发活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以及高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和比较中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并检验三种财政激励政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逐年提高,但省份间整体研发效率差距较大,且东部沿海地区研发效率整体较中西部地区高;政府研发补贴和企业研发活动加计扣除减免都与研发效率呈稳定负相关,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与研发效率则呈稳定正相关。研究创新:从效率角度探究我国当前三种主要财政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价值:从新的视角为我国未来财政政策如何定位和设计实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克服高技术产业研发过程非合意产出难以度量的问题,以未达标专利数量作为非合意产出,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进行系统测度。研究发现:(1)随着创新要素的大量投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研发效率水平却在逐年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投入无效率与合意产出无效率,也即投入要素的大量增加并未有效推动创新产出的增加。(2)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东部地区技术落差比较高,其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L型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数字经济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DEA-MI动态指数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各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整体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29个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七大区域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差异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态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打造“政府+市场”双管齐下的共治模式,发挥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组织等的作用,协调好经济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