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9,(11):135-14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高端代表,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应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我国主要地区的数据实证研究体现了航空航天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效果。为充分发挥航空航天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作用,需要从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点线面产业整体推动、高技术集群治理、航空军民融合及商业化等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非参数DEA的修正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年~2010年我国区域工业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造成近年来我国区域工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创新前沿水平的提高超过了创新效率的下降;无论从省际层面还是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我国工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都存在明显差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区域之间的差异有逐渐缩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了2012~2020年省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强度指数,检验了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经济扶持政策能够有效改善民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扶持效果更突出;此外,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扶持效果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我国各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所做的有益探索,并为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区域创新系统框架下,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及影响障碍因素,阐述了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自主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的产出不断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比较研究(一)利益内驱导向下的"企业自发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种路径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靠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是区域企业在市场利益导向下为追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相似文献   

8.
李端  郭佳轩  李海英 《财会月刊》2023,(11):143-150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医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ESG理念的兴起为医药企业赋能提供了新的机遇。以2010~2020年我国220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并非呈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拐点右移,且高水平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环境责任维度E,二者在社会责任维度S和公司治理维度G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二者在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医药企业中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敏感性更强。本研究扩展了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及其中的作用机理,为如何提高医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配置医药创新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进行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1.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外贸依存度和FDI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生产效率提升速度为年均2.07%。2.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生产效率的地带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3.全国TFP年均增长3.44%,TFP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共同推动的,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进行再估算基础上,对改革以来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来源进行了扩展研究。本文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会高估TFP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TFP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先减小后增加”转化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尽管区域间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仍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区域内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已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素投入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在减弱,而TFP在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在增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反要素需求函数分析框架,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要素价格以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集聚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将降低科技劳动的边际成本,同时提高对于科技劳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农业TFP依次下降,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农业TFP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含量、灌溉面积占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业TFP有正面影响,而农业产值占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具有约束作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引致了区域农业TFP的发散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质量与动态效率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的强劲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9.8%。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质量和效率到底如何呢?为了准确分析中国的高增长模式,本文另辟蹊径,通过对配置效率和资本生产率公式的分解,从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国民收入分配、支出分配四个维度,分别考察了资本生产效率和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的三个指标间关系及具体在中国的表现情况如何,试图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高增长模式在中国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益协调是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利益主体,其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及对区域利益格局的影响各不相同。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结构,三者形成了相互制约、良性循环的利益关联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利益协调,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重视企业或者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微观个体的作用和重要性,必须基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特征和关系结构,构建包含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的利益协调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中国基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分析整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循着要素规模、质量和效率三位一体的逻辑,从两个层次挖掘区域之间经济差距形成及其变迁的驱动因素,引入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的基本原理,构造了区域间经济差距形成及其变迁的驱动因素贡献的双层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12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经济差距形成和绝对差距扩大的首要推动力是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人均资本差距也起到了较大的贡献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贡献中,综合效率差距提供了主导性的正向支持,高级人力资本占比差距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设备性资本占比差距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溢出的研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程度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以及哈长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时空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依然显著,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分布呈不同的极化现象与趋势;其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邻域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周边城市创新水平的向上转移产生非同步、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挖掘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来源,并通过科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群创新差距提供空间解释。研究价值:对缩小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构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编制中国绿色创新指数,考察各区域指数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方法:建立绿色创新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赋权指标,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专利清单在线检索工具和采用爬虫技术检索、匹配、汇总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测度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采用Kernel估计分析绿色创新分布动态演进,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中西绿色创新空间差距来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创新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各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源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与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三者“携手并进”;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并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特征,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及主要省会城市稳居前列;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地区核密度图均呈现“曲线右移、峰值先升后降、宽度收窄后扩大”的特征;东中西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差异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绿色创新存在空间β条件收敛效应,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不同地区样本中收敛速度存在差异。研究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