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类目标、33个主要指标,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有两个篇章专门讲述区域发展问题,分别是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学界则主要围绕区域政策的重点、任务、目标及三大战略;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影响区域差距的相关问题;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模效应以及关于城市群建设等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世界之精彩源于参差,但从区域发展而言,沉痛正是由参差而起。在中国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可以轻易地还原贫困和富裕,落后和先进的样本。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左传》描绘的理想世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时代的明确目标。但不协调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不和协音符。现实的情况是,区域经济的巨大差距,影响到国内的消费需求、社会的公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毕学成  李力  李想 《城市问题》2022,(11):74-83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以人口加权平均法、泰尔指数与灰色预测模型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不平衡进行了测度、分解与预测。研究发现:2001—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具有非均衡分布特征,但整体不平衡程度有所下降。城市经济组内不平衡程度高于组间,“东西”与“南北”组内不平衡程度均在下降,且前者高于后者。“东西”组间差距持续减小,“南北”组间差距于2014年开始扩大,目前“东西”组间不平衡程度仍远高于“南北”组间不平衡程度。预测下一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下降幅度将会趋于平缓,“南北”经济增长差距将会如何演变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研究提供城市层面证据,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政策制定提供新的学术线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别,呈现非均衡状态。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距的原因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因素等。要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交通对住宅地价区域差距的影响对深刻理解交通对于区域发展差距及要素分布的关系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4—2020年间偶数年中国11个巨型城市区域内部城际列车联系数据与城市住宅地价数据研究城际交通对区域内住宅地价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城际列车联系与巨型城市区域内住宅地价差距之间总体呈“U”型关系,即城际列车联系缩小了多数巨型城市区域的住宅地价差距,但却开始扩大东部巨型城市区域的住宅地价差距;人口分布均衡化是其中缩小效应的重要机制,而高端生产要素在核心城市的集聚则是扩大东部巨型城市区域住宅地价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为交通与要素分布的关系等经典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以往关于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均衡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区域视角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人为本、高质量和高水平、循序渐进、协调帮扶的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应以“三步走、有条件的重点城市群先行示范、五向发力”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部署,实施农民工安居城镇计划、欠发达地区造血行动、横向和纵向联动互补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服务供给和共享五大举措,化解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区际经济与金融差距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区域间金融发展的差异对经济发展差距有无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如何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项任务。以塞尔指标衡量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差距,发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与金融发展差距呈现一致的变动关系,且金融差距大于经济差距。由此引出的基本判断是我国区际经济差距的逻辑原因有金融因素,进而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判断我国省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从中可以明确我国东部地区金融成长偏重于内生状态,而中西部地区更倾向于外生状态。考虑到改革的总体方向,并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放松金融抑制、催化内生金融成长无疑是全面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以及哈长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时空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依然显著,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分布呈不同的极化现象与趋势;其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邻域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周边城市创新水平的向上转移产生非同步、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挖掘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来源,并通过科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群创新差距提供空间解释。研究价值:对缩小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构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使得该区域内金融合作落后于贸易合作的问题越发凸显。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周期是否同步决定区域金融合作是否可行。文章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依据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理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具有共同的随机发展趋势,短期内也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因而满足加深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研究,以解决我国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发现:各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呈减弱趋势,而城市群之间由于要素的流动和共享,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正向激励。因此,应发挥榜样城市的示范作用,对周边区域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提速,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联动延伸,以此带动其他城市群,使各城市群之间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物流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通过物流设施建设、拓展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促进地区融合、加强多边贸易、加速互联互通,是我国现行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物流发展的新走向。文章从政府行为、社会效益、服务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地区经济、物流政策、数字物流等14个指标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的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大、服务水平过低的现象。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解读,发现我国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政策相关性,可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促进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边境地区拓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主要窗口,对于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沿边大通道建设快速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再次站在了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深化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剖析中国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政策支持、发展现状与特征进行梳理发现,深化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面临政策优势趋弱、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发展滞后、管理权限掣肘、建设资金不足等主要问题,应从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深化双边协调机制,创新金融支撑体系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8.
陈绍刚  刘春芳 《价值工程》2012,31(25):159-16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我国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严重的居民收入差距。文章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分析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而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转型期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以及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根本原因,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原因。最后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虽然受疫情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和部分地区出现暂时停摆现象,但在华投资势头强劲,总额占世界首位。区位选择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是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良好地利用外资可以促进我国在经济上的国际交流,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所以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选址时的参考因素具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