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 因为中信泰富持续业绩优良,1992年就已经成为蓝筹股,又因为中信泰富依傍背景深厚的中信集团,又被视为红筹公司。蓝色配上红色,自然就是紫色。当然,“紫气东来”,贵不可言之相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中信泰富爆出巨亏,引来无数媒体关注,但真正的焦点不是中信泰富本身,而是荣氏家族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2001,(2)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4.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5.
《北京商业》2005,(3):22-22
中信泰富集团此前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基本都集中在上海,分别包括老西门新苑、中信泰富广场购物中心以及华山公寓等,此外还有位于青浦区一幅14万平方米左右的低密度建筑用地。  相似文献   

6.
冯戈 《三联竞争力》2006,53(7):14-14
早在2005年初,香港市场就有消息传出,称中信泰富(HK0267)有意整合旗下参股的国泰航空(HK0293)和港龙航空,两家公司将合并成为一家具备中外航空网络的全方位航空公司,幕后操刀手正是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  相似文献   

7.
2009年,荣智健因投资外汇衍生品交易发生155亿港元的巨亏,被迫从他一手缔造并掌控的中信泰富退位,中信集团派大员全面接管公司。荣智健没有辉煌地全身而退,更没有能够将他呕心沥血22年打造的事业平台传承给同在中信泰富的一儿一女。  相似文献   

8.
孙忠 《市场周刊》2005,(16):10-10
经历涨停的大冶特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出现重大会计差错,经调整后,2004年初累计亏损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中信泰富派出的高管人员还没有进入大冶特钢之前,将这些隐亏暴露出来,是为中信泰富正式入主铺路,可谓四川长虹的翻版。  相似文献   

9.
公司     
《商界》2008,(12):18-18
中信泰富母公司出手相助;腾讯起诉15名跳槽员工;银行断贷日照钢铁被迫裁员;华夏证券面临破产;金地想退“番禺地王”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10,94(1):17-17
中信泰富炒汇巨亏100多亿港币,当家人荣智健晚节不保,被黜出局。  相似文献   

11.
《商务周刊》2010,(7):16-17
3月21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和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以15.77亿元人民币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65%的权益;此外,中信泰富还将出售其代理的众富投资公司所持的15%股权,如此,河钢将共收购石钢80%的股权,其总价格为19亿元。  相似文献   

12.
品牌新闻     
中信泰富19亿出让石钢80%股权3月21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和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以15.77亿元人民币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65%的权益;此外,中信泰富还将出售其代理的众富投资公司所持的15%股权,如此,河钢将共收购石钢80%的股权,其总价格为19亿元。  相似文献   

13.
《商务周刊》2009,(2):18-18
1月5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称,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正接受香港证券监管部门调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正在调查中信泰富的外汇违规交易。此前,中信泰富将此事件归咎于两名管理人士未经授权开展交易,这两名管理人士因此辞职。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9,(11):I0019-I0019
中信泰富朱家角新城为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在上海朱家角实力打造的65万平方米低密度国际生态新城。项目位踞“国际花园城市”朱家角新镇核心位置,集花园洋房、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独栋别墅、星级水上宾馆、商业中心于一体。坐享城市稀缺生态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因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已引致亏损共8.08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称,公司将协调15亿美元的大规模拨备,今年业绩将转为亏损。中信泰富公司在澳大利亚兴建的铁矿项目,由于该集团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在未事先取得主席批准前签订合同,导致亏损。目前,中信泰富全资持有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未来会将一半股权售予内地企业。这次外汇事件将使集团全年业绩出现亏损。截至今年6月底半年中信泰富的净利为43.8亿港元,而2007年度全年净利为108.43亿港元。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13,(8):87-88
“打工皇帝”的商业技能难以继承之下,他们的选择是否只剩传递股权,让下—代成为财务投资人?曾问鼎“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之位的荣智健给出了另—个答案。因为缺乏中信泰富的绝对控股权,在澳元门事件后失去了传承平台,年已古稀的他再次创业,以求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7.
李彤 《商界》2009,(5):148-150
作为业绩卓著的金融国手,常振明入主中信泰富,其实只是把自己当作了一枚不得不临时充当的棋子,全盘的重心依然在中信集团。  相似文献   

18.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销售与管理》2009,(5):23-23
中信泰富荣智健离任;中海油总裁周守为将职辞;黄启均为华帝亏损而反省;女富豪违规抛售遭罚;告别金融寒冬 迎接经济春天——新时代管理讲堂推出企业管理“变危为机”系列。  相似文献   

20.
荣智健谢幕     
《浙商》2009,(9):22-26
4月8日下午6时20分,荣智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自此,中信泰富告别荣智健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