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我国将从大规模生态赤字时代转向大规模生态建设时代,从环境污染时代转向环境保护时代。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重速度和数量,轻效益和质量。这种“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广西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环境保护自身能力的低弱也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无论是资源存量还是环境承载力,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卢芳敏 《中国经贸》2014,(23):197-198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给我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传统的成本会计计算方式也带来了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就必然要进行成本会计创新,成本会计创新的主要成果就是资源消耗会计的产生。在本文中,分别对成本会计创新和资源消耗会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使之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拉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愈益显现出其历史局限性。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是难以为继、无法持续的。外贸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日益加剧,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压低公共服务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旧常态下城镇化模式的新常态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走的是一条以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工业化道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是其典型特征。在我国传统工业化进程中,为短时期内建立起工业化基础,也走了这条道路。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强,这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已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型原材料产业,其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代价的。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枯竭形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水泥工业的发展甚至生存。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态化转型,水泥工业才有可能保持长久活力。本文从水泥工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角度对水泥工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水泥工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并在此基础上从节省资源和能源、利用废弃物和发展散装水泥等方面为水泥工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前言 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城市工业区能源、资源消耗量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往往成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尤其是重化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高,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3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创造了经济持续保持在9%以上增长速度的奇迹,但是,以传统的物质资源高消耗、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环境等的约束。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除了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外,还必须加上自主创新这一强大的引擎,建立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驱动的发展模式,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和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有助于缓解对国外资源的过分依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就业率,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之下隐藏着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形成这种问题,并让这种问题潜在的制约企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工业企业是引发环境问题的重点源头,因此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一种必要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了解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打破高能耗增长困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节约能源资源的道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一五”规划提出了GDP能耗下降约20%的具体指标。改变我国倚重资源消费、效益低、消耗高、污染大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对我国长期的能源资源问题,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4.
杨小杰 《唐山经济》2005,(10):32-33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行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唐山市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也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又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循环经济之路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被快速消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可持续消费向人们倡导一种积极、合理、健康的消费模式,它的目的是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创造了持续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的奇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特别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约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和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实现达‘‘两个转变”,是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创新型国家成功的经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采用传统线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传统线形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5,(10):24-2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从“九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0年后,我国仍延续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使得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宣 《浙江经济》2006,(2):46-47
近年来,要素制约等问题不断显现,资源、环境容量已难以承受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此,诸暨市加大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成立班子、出台政策和强化服务,全市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