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     
《乡镇论坛》2009,(25):4-4
●瓤农保将使农民“养老不犯愁” 温家宝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继“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建立起这项制度,将会使农民“养老不犯愁”,逐步解决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媒体经常报道农民“卖难”现象。蔬菜、荔枝、西瓜、柑橘、菜油等都曾出现过“卖难”。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曾出现过粮食卖不出去和被贱卖的现象。农业丰收,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只得默默地承受“卖难”的损失,增产不增收,是农民一直比较担忧的事情。“卖难”,往往折射出瞎指挥的影子。表面上看,“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信息发布到宣传引导,政府有形的手就强烈地干预和影响着农业生产,尤其是那种大规模、大面积的农业项目,政府的作用更加明显。政府领导人一般都将农产品播种面积、示范样板以及产量等…  相似文献   

3.
开栏絮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农村”问题、 “农业问题” 和“农民”问题不解决,“全面小康社会”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一股 主要由农村劳动力参与的民工潮、创业潮和建镇潮。这三 股强大的浪潮使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民跨省区、跨市县外 出务工,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离土不离乡,成功地实现了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气势磅礴的农业劳动力转向 非农产业的过程中,很多“打工者”更新了观念,增长了  相似文献   

4.
简谈农民的“私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解决纠纷,常常“私了”,随着法治建设深入农村,“私了”由“纯粹的私了”向“不纯粹私了”过渡,一方面反映了“私了”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农村法治建设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农民的“私了”,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乡政府,我想对你说:让我们多接近些,同你分享彼此的喜和忧,分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少点施压,多点给予,尤其是我们最需要的科技信息、致富经验。我们不希望你总以筹粮筹款的方式出现;不希望你总是带着村会计,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拿着算盘,挨家挨户地“收租”;不希望你总是说:“一定要”、“不行”。我们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都在为农民着想,但是,你为什么不让我们理解你的一片“苦心”呢?你的“富民纲领”一旦受到抵制,你就认为是农民们思想落后,必须通过施压强制执行,才能最终“逼”农…  相似文献   

6.
“不打麻将不捣乱,图书室里转一转。”如今,在湖北省枣阳市农村,茶余饭后到“农民图书室”里“挑吃”文化快餐已成为许多农民的生活习惯。“别看这‘农民图书室’地方不大,作用可不小!很多人都到这里借科技图书、借实用技术光碟看,真长知识。现在,我们村邻里矛盾少了,村风和谐多了。”枣阳市王城镇资山居委会“农民图书室”负责人施光祥4月20日对前来调研的镇领导兴奋地说。2005年以来,枣阳市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全市18个镇535个村(居委会)建立126个“农民图书室”。他们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乡镇论坛》2006年2月上半月编辑部纪事《提醒大家当心骗子》一文中“,揭露骗子的伎俩,旨在使我们的农民兄弟在致富的路上少走些弯路”一句话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的农民兄弟”,多么亲切的称呼!“农民兄弟”,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敬佩的名字!“我们的农民兄弟”——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党群关系的鱼水情深,表达了干部与群众之间亲密无间的真情,也更加深刻体现了“乡镇论坛人”视农民为兄弟的人文情怀。是啊,因为有“我们”,山东的卢姓农民一颗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因为有“我们”“,农民朋友有话想说只管说”;因为有“我们”“,读者…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冬,应邀到一些乡镇去给干部讲课。我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民向农外转移,要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散会后一些乡镇干部对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过去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相反,总是教育农民要安心农业生产,甚至还抑制过向往城市的思想。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思想状态,想来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农业劳动最光荣”、“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要年轻人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表扬栓保,批评银环(豫剧《朝阳沟》里的两个青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但在一些乡镇干部的心目中,仍然不把…  相似文献   

9.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仍然有微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棉农盼望“人身保险”编辑同志:近日,我们下乡调查,听到农民反映,目前农民种植棉花存有“恐虫”、“怕管”、“畏棉’”心理。现在棉田喷药灭虫是夺取棉花丰收的关键一环,但值此季节,由于天气炎热、用药量过大,加之不注意防护,致使近年来棉田施药中毒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刊去年曾刊发过河南农民王幸福对230起“暴力抗税事件”的秘密调查。今天,这位“农民维权英雄”又有新的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奉贤区的刘老伯,现在每月可以从“镇保”领取740元钱,他说:“我们也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金,有了这笔钱,吃用开销不发愁。”南汇区惠南镇的农民李大娘说:“过去农民最怕生病,参加‘镇保’后,看病有医保,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松江九里亭村的村民小顾患上尿毒症,仅医疗费  相似文献   

13.
三农点滴     
政策●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永远不变”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实行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属于集体,但生产和经营权属于农民,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我们说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就是说永远不变!”●农村“五保户”由政府财政供养我国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条例。比较新旧法规,最大的变动在于五保供养资金来源,“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改为“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种地不交税,国家还要给优惠。”随着农村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家给农民的实惠也越来越多。诸如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这几项加起来,亩均在30-50元(在我们这里,除去生产费用后,还略有节余);而且费用实行“一卡通”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农民是皆大欢喜,都说国家政策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群众对改革政策的理解有片面性,甚至有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准确理解税费改革政策,关键要把握好八个“不等式”:一、“减负”不等于“减税”。农民原有负担由“税”和“费”两部分组成,加重农民负担的根子不在于“税”,而在于“费”。由于“费”的恶性膨胀,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税费改革就是要通过取消“费”、调整“税”、规范征管,从而实现“整体减负”。改革后,具体到一乡(镇)、一村、一组、一户,“费”取消了,整体负担减轻了…  相似文献   

16.
贫穷的怪圈     
“人穷———志短———人穷”有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同样看中一条生财之道,别人抓住机遇说干就干,这类人却顾虑重重。某村是远近闻名的运销专业村,“春贩蒜薹夏贩瓜、秋贩花生冬贩虾”,不少农户因此年收入过万元。有个姓刘的农民因搞贩运赔了一次本,就不干了。邻居多次约他合伙再试,他不干;村干部借钱要他重整旗鼓,他怕还不起而不愿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在农户中不止他一个。现在,他家有6口人,单种几亩责任田,只能混个肚儿圆。“越穷———越生———越穷”在农村,有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认为…  相似文献   

17.
假冒伪劣是农业生产的公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说:家以国为大,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 现在我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发展,中国也将没有大的发展。而九亿农民的稳定又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根本基础。 然而,无孔不入的假冒伪劣竟连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根本”也不放过。近几年来,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劣饲料……无时无刻地不在危害着农业的发展,吞噬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1995年,湖南汝城三江口的几个农民以一种晚熟稻种假冒“汕优63”、“协优63”早稻种四处行骗。  相似文献   

18.
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复混肥生产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复混肥与复合肥不分。由于近几年,复混肥质量差、含量低、效果差。农民喜欢复合肥。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把复混肥 冠以“硫酸钾复合肥”、“包膜复合肥”、“地瓜专用肥”、“大蒜专用肥”、“小麦专用肥”、“玉米专用肥”等名,误导农民,坑害农民; 产品标识不规范。伪造厂名、厂址,有的国内厂家生产的复混肥。也印上“中国一比利时”、“中国一俄罗斯”联合制造等字样,欺骗农民; 用低浓度冒充高浓度。复混肥GBl5063—94规定,复混肥分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3种,低浓度又分三元复混肥和二元复混肥。高浓度总养分(N P20, K:O)含量≥40%,中浓度≥30%,低浓度三元≥25%,二元≥20%,有的厂家把低浓度印成高效、高浓度;有的复混肥有效成分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19.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而今,这则农谚又变了调:“猪粪不肥田,养猪要赔钱!”改革开放以来,农牧业部门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不断培育和引进生猪良种,大力推广快速养猪法,大大缩短了生猪的成熟期,降低了养猪成本。照理讲,抵消粮食价格上调因素,养猪不但有利可图,而且还可以赚大钱。现在农民为啥不愿养猪?猪肉价格缘何居高不下?据笔者调查了解,其因有三:一是“规费”多,生猪“负担”重。在我们苏北地区收取的生猪“规费”有10多种,屠宰一头猪要缴各种“规费”130余元,占一头肥猪售价的15%以上。二是没有稳定的苗…  相似文献   

20.
有句成语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儿不上门,反映了人际交往的一种习惯做法。可是,广西北流县隆盛镇副镇长莫武松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并没有套用这种做法,他任职几年来,不论蹲点还是跑面,平时有事无事都拿出相当的时间下到农户,同农民促膝谈心、虚心请教,听取意见,帮办实事,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称这种做法为“无事也登三宝殿”。“无事也登三宝殿”,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