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社会中的政府公权力领域与公民私权利领域的界限不甚分明,也一直未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法治政府理念的提出,为培育市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民社会的建成有利在中国形成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推进我国社会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关系中的一大特色。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的关系更为现实、直接和密切。农民经济与准市民经济的联系是“菜篮子”、“米袋子”与钱袋子的关系。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方面存在五种正常关系被扭曲的问题。理顺二者五种被扭曲的关系,使农民经济和准市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和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复兴市民社会理论的热潮,并于90年代被引入中国。当前中国建构市民社会主要存在经济、法治和文化三方面的短板,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完善市场经济、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理性市民文化的角度为中国形成成熟市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方根深蒂固的市民社会思想观念对民法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很大,而政治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然会与以民法为代表的私法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民法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金钱与自主--市民社会面临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什么市民社会总是无法达到其支持者的期望?这篇论文提供了一个解释:即缺乏独立于国家和企业之外的财务和运营自主权。本文表明,市民社会自给自足这一普遍深入人心的神话根本没有事实基础。实际上,私人慈善团体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成为市民社会组织的主导性收入来源。那么,什么才是呢?市民社会组织的收入来源在各个国家是否相同?资金来源如何影响它们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市民社会组织真的从国家和企业独立出来并获得了自主?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共同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这两重性的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两重性,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两重性等.在这些两重性中,资本主义私人性是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性则是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性比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断增长,将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前景.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政策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政策与市场经济●徐永平社会福利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均衡而采取的措施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不会直接自动考虑社会保障和社会均衡,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对市场经济加以补充和调节。若没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政策作为国家对市...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及其与中国法治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学术界围绕着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市民社会、如何界定市民社会的内涵、和市民社会的价值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以中国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发展时期的经济态势相吻合为历史背景的。本文以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为基础,分析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以期找到一条有利于中国法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是民法发展和民法精神孕育的基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则,是对市民社会基本关系的法律调整.民法典的制定对一个国家来说在形式上意味着私法意识的建立,在实践上意味着自由与平等真正的纳入这个国家的民众生活和公共社会秩序中.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源流和变迁出发,对古代社会到清末修律运动再到近现代社会来分析我国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论证市民社会市民法典指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发展与城市市民幸福指数——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属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过1978年以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显露。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城市的核心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便利。幸福指数越高的城市,自然会吸引众多的人流、汇聚更多的人才、引来大量的投资、聚集大量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明建设与市民文明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当前在城市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少数市民文明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弘扬优良传统,加强教育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创建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代表了民主文明与相关价值的需求,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市民时代的终结则代表了经济国家与经济法的兴起,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跨越过程,经济法是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民商法对于社会成员与市场环境下进行自由活动,进而在根本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家葛兰西是继马克思之后,沿循着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基本思想,不断开拓市民社会研究领域的当代思想家。他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转换了市民社会研究的新视角,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着市民社会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引用“社会距离”这一概论来解释农民工和市民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距离”的测量指标不易于定量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寻求一个定量化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马克思理论传统中的市民社会概念,未能揭示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回到近代英美传统中广义的市民社会概念,于今日中国更有意义。广义的市民社会概念指向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秩序,它与商业社会相适应,以现代市民为主体,以法治为本质,包含了一系列抽象规则,并要求相应的市民风尚与礼貌。王绍光提出的"人民社会"构想,不符合商业社会的时代精神,指向的是一种集体本位、漠视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支配体系。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是以宽容、文明、和平、诚信、自由为特征的市民社会,而非基于阶级区分构建起来的排斥公民自由、徒具人民之名而无其实的"人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引用“社会距离”这一概论来解释农民工和市民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距离”的测量指标不易于定量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寻求一个定量化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器维修产业协会必然要开始在市民社会所构建的大制度中逐渐转型。电器维修产业存在摊子小、覆盖面小、市场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薄弱、协会经费不够、行政色彩较浓等不足。必须在市民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对电器维修产业做一番制度上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不久之后他从粱启超等弟子那里感受到了共和革命思潮的强烈冲击,并做出了系列回应.其中,以1904~1908年间在欧洲、美洲等地的旅行见闻为基础的系列游记,对分省自立的革命主张做出了重要回应.本文结合康有为的其他文本,分析了他在“封建—郡县”问题上的复杂论述,认为他以中国、欧美及其他国家为对象,对国家分合与现代社会的产生、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等问题做出了富于辩证性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质询、批判与深刻影响共和革命的主张,其中就包括“合联省而但言自治”的观点,即以乡邑自治为主,周时通过“废省”、“析疆”以减少行政层级.文章认为,康有为在游历欧美之后并没有经历从讴歌崇拜西方到否定批判西方的激变,而是一直致力于进行具有辩证性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市场经济的商品、货币和资本三大范畴为视角,讨论作为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关系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建立资源配置(也就是时间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社会主义是一种有可能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是一种可以容纳现代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新的市场经济,因此也是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研究内部有复杂的理论脉络和多歧的思想资源,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的结构变化与诸多南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导致了"新托克维尔主义"的意外复兴.通过追溯其话语发展历史和学术、政治与公共影响,分析市民社会与民主关系这一理论要件,并进一步通过西方与其他地区、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实证案例,本研究试图说明这种有关市民社会的理想模型和理论想象面临诸多悖论和困境."新托克维尔主义"是对托克维尔本身的一种非托克维尔式的解读,是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传统逻辑的本质化、激进化、普遍化,也可能附带了某种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