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波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上海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金融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缺失,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缺乏,金融监管部门的实质权利有限,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在次贷风波后的金融监管举措,对上海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制定上海市有关金融监管法规,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赋予驻沪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的权力,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系统在2002—2009年存在着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大萧条。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因为其设计的制度不合理,以致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美国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折射出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金融监管理念、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这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监管制度对风险的产生、积累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将从三个角度剖析美国金融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并行推进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是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但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如何具体实践宏观审慎监管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在当今中国语境下,有效践行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与科学引领银行业加快战略转型是逻辑兼容的。监管部门只有加强转型引领,督促银行机构从强化宏观审慎经营出发,全面推进战略转型,才能帮助中国银行业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顺利完成转型之业。  相似文献   

4.
银行监管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监管是保持银行业稳健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银行监管面临许多矛盾,需要进行改革,如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增强金融监管的严肃性、构建金融监管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各国经济,还暴露了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金融危机过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面对新一轮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需要把握改革趋势,明确改革方向。应集中监管主体、改进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内容、加强国际合作。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为应对金融危机,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6.
吴平 《西部金融》2003,(10):18-19
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银行业监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管方式、技术、理念、制度将有所创新,从而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权威性,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要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一贯性,切实提高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善目前监管工作中的种种弊端,完善并修改监管工作中的缺陷,使之更加符合国际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金融监管构架改革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美国现行"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监管、监管疏漏和监管失控等缺陷。金融危机的恶化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的内在缺陷。面对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风险管理的制度性缺陷,2008年3月2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现代金融监管构架改革蓝图》详细地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构架改革的短期目标和途径、中期目标和途径以及长期目标和途径,并折射了美国金融监管理念从机构导向监管向业务导向监管转变、从监管局部性风险向监管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转变和从规则导向监管向目标导向监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业正逐渐融入国际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也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骆驼氏评级制度是美国对银行监管的主要方法,对完善我国银行业审慎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监管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工具虚拟化,对我国金融监管手段提出了挑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新的金融业务不断涌现,其中网上银行最具有代表性.目前,全球网上银行已多达180多家,我国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己相继开办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交费等网上银行业务.网上业务的出现,使银行业除了要承受传统银行的金融风险以外,面对着开放、虚拟的互联网,还要经受着传统银行业务所没有的风险考验.我们有能力通过实施现场检查,发现和控制传统的金融业务风险,但对依托信息革命成果而新兴的网上银行等虚拟金融工具,仅仅依靠传统的金融监管知识、监管工具和监管方式,显然是实现不了预期的监管目标,必然产生金融监管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颁布拉开了美国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本轮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证券业监管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包括坚持审慎监管原则、保护证券业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市场秩序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1.
对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审计,是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是否认真履行金融监管职责、严格执法、全面做好金融监管工作的有效监督.因此,必须明确金融监管内容,掌握审计重点,把主要环节,按照程序审计,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即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与货币政策有关的监管职能,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业监管机关。从证券监管视角研究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能够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场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的银行业人士再次认识到了金融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大力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框架的呼声渐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提出了多种建议,并形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现行伞形监管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评析了美国本轮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指出了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将对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当前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元金融监管体制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利益;转变金融监管方式,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国际监管协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英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并金融监管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本通过对英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分析和评价,并借鉴其成功做法,提出改革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方法和监管手段的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和世界银行业监管发展新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风险性对全面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ARMA-GARCH族-CoVaR模型测度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自身风险价值较低,与银行业存在着正向、非对称的双向风险传递,且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值.就整个金融市场而言,互联网金融风险对于整个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并不高.未来监管部门应当给予互联网金融宽松的发展环境,出台适当性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向普惠方向发展,从机构监管拓展为功能监管.同时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及时有效地防范整个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视金融监管的现实差距和问题,大力推进金融监管的理念和制度创新,是摆在广大监管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监管成本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确立监管重心、合理架设机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重视对问题机构的处理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