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2011,(3):66-69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宁波精神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精神是具有深厚历史内涵、鲜明人文特征的的区域民族精神。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商业贸易锻造、磨砺了宁波人民特有的性格品质,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气氛和民情风俗又为宁波精神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营养。宁波精神的开掘、倡导和弘扬不仅对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精神动力,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激发民族精神能源的更大释放量。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形式下,通过文化创新来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正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李波 《理论观察》2003,(4):44-4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包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团结统一的优良品格,爱好和平的固有天性,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等内容。民族精神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精神始终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党的十六大对其作了高度概括和发展。挖掘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优长,是培育民族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雷涛 《当代陕西》2011,(11):12-12
文化建设是—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长久的发展命题在重大的历史转型期,以精神和道德建设为重心的文化建设,强烈地影响着社会各阶县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塑造,也决定着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素质。衡量文化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9.
湖南建设文化强省应该把塑造当代湖南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塑造湖南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湖南加快富民强省建设的需要。当代湖南精神的发展方向是传承优秀湖湘文化.以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新.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塑造湖南精神要加强理论研究.丰富和深化湖南精神内涵:发挥湖南精神引擎力作用.驱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加强区域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内在精神气质:加强湖南精神传播.增强湖南精神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王铎 《走向世界》2011,(35):28-29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1.
赵磊 《中国经贸》2011,(24):85-86
一、企业文化的演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曾妍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2):132-134+164
<正>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一)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相对滞后、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乡村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变成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心,乡村经济社会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与此同时,民众对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人民对民族文化演进的内在指向、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它表现为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是民族成熟进步的标志.没有文化自信,也就丢失了民族的根和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迈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为追赶超越增添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时代主题。要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艺术、传媒的作用,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成就感和民族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化的构成要素,法律是特定民族精神的理论表达。具有厚重的民族特质和地方性生活世界色彩。地方性的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价值体系,成为法律演进的精神之源。任何民族国家的法律文化发展,都应以民族精神为意义支点,并以开放的世界性眼光对其他法律文明的合理要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6.
瞿敬平 《黑河学刊》2012,(5):128-129,17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高校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应着重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文化、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小到团结班级成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到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命运。因此,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一批批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需求、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遗产和精神财富,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深入学习长征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而能够教育人民、 服务国家、 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长征精神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其本身的价值,即长征精神创新了民族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而找寻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即将发扬长征精神和培养民族精神等三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张泽林 《发展》2011,(10):21-2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也是甘肃软实力的核心标志。国办发[2010]29号文件明确要求:甘肃要“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大省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新建地方院校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任重而道远。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建地方院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优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