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业务的权益工具计量方法涉及公允价值,是计量方法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实施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等三种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方案和财务报告等信息,研究股权激励计划权益工具的计量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股权激励视角切入,利用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股权激励会抑制企业金融化。基于微观契约层面,股权激励强度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程度越大;相较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程度更大;只有激励期限较长的股权激励才会抑制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股权激励会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有助于充实和深化股权激励与企业金融化关系研究,也为从公司内部治理层面防范和化解实体经济风险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著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  相似文献   

5.
宋迪  杨超 《财务研究》2021,(5):66-77
近年来,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2006~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较严格时,能够激励高管提高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2)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对高管的正向激励效果更强.(3)当高管受股权激励的强度较高时,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的业绩目标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未来公司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和公司投资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绮  娄月 《财会通讯》2011,(11):44-46
本文以2009年实施股权激励的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引发管理层盈余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容易引发盈余管理行为,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对管理层盈余管理控制越有效,采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公司盈余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被视为解决研发支出中代理冲突的重要工具,但现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基于股权激励异质性的视角,本文引入新的股权激励特征——股权激励价值的股价及股价波动率敏感性,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驱动机制,并利用2006-2012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驱动机制包含风险规避效应与激励效应两个相反维度,最终驱动方向与强度取决于两类效应的博弈;限制性股票的风险规避效应显著强于股票期权;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显著强于限制性股票;市场竞争程度、企业产权性质与授予动机对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两类效应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部分互联网公司实行了“现金+股权”的双重激励模式,其中现金激励主要体现为奖金与绩效提成,股权激励主要采用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三种模式,不同激励模式因其激励要素的不同,所适用的企业也不尽相同,但与现金激励搭配的目标均是为了达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相对平衡稳定。本文以阿里云为例,重点关注“现金+股票”组合激励模式的运行实践,研究互联网公司“现金+股票”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贞 《电子财会》2006,(4):52-55
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今天,各个国家的企业中都活跃着一批果敢敏捷、运筹帷幄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代替股东行使企业资产管理权,在企业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激励职业经理使其为股东赚取更大的回报,有必要对其采取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尤其是股票期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随着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股票期权将在中国企业中特别是上市公司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激励效果。本文从宏观市场经济角度及微观会计处理两方面,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演化:2006年至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获利空间为导向而偏好于限制性股票,即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导因素;2008年至2009年,影响股权激励选择的主导因素演变成为公司的成长性,即高成长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0~2011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票收益率和行业收益率为基本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股权激励的短期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在事件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布有助于提升股价,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会提前反应;公告前停牌的公司在复牌日之后对股价的负面影响大于公告前未停牌的公司;股票期权对股价的影响大于限制性股票。  相似文献   

12.
张涛  王惠景 《会计之友》2018,(1):101-107
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不同效果,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结合股权性质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影响的不同。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效果要优于股票期权激励,且这种效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分析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股权激励方式对于审计需求的影响,并采用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相关结论,结果表明:在股票市场行情不被看好时,由于被激励人对期权价值的悲观预期,股票期权的治理作用较弱,与审计需求负相关;同时,与股票期权相比,限制性股票有着更好的公司治理作用和较高的审计需求。上市公司治理层在选择股权激励时候,应当注意激励方式的选择,考虑股市行情带来的期权价值预期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企业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的吸引、激励和约束科技人才。文章以高科技企业杭州B公司为例,研究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对科技人才的作用效果,证明了实施股权激励后,员工的忠诚度会有所增强,公司的业绩会显著提高,同时分析了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员工对限制性股票认识有偏差、激励对象与原股东之间存在利益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股东监督情境差异化视角,考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实施对现金股利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东监督的差异对两种股权激励方式下现金股利政策的选择具有不同监督效果;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而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弱时。  相似文献   

16.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采取的三种主要方式之一,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股权激励业务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分别不同的股票来源方式举例说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勇 《中国企业家》2010,(23):29-29
创业板一年,继创始人市值财富膨胀之后,第二波造富也在酝酿。从5月25日探路者(300005)的“探路”头阵,到蓝色光标(300058)11月18日“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创业板已出台14份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8.
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财会通讯》2007,(4):66-67
一、引言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中捷股份、苏泊尔、广州国光等上市公司提出股票期权激励的具体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100多家公司也纷纷表示将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场通过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人员勤勉敬业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叶映红 《财会月刊》2012,(25):32-33
本文以万科为例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及其财务影响作了详细分析,以期为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限制性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激励计划的首要选择,但上市公司如何有效选择适合的激励方案,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文章以创业板为对象分析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有效期、行业分布、授予股票数量占比及其实施效果,以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