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元化实质上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出现的一种货币替代现象。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外国居民因对该国本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比美元资产收益率低时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进而使美元在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部分或全部替代本币的现象。美元化意味着一国经济体的外币(主要是美元)对该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某一种或几种主权货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不可避免会形成货币特权,进而出现“货币陷阱”问题.继英镑之后,美元确立了其国际货币地位,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继而引发美元“货币陷阱”与“被美元化”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货币陷阱”及国际社会“被美元化”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催生了以“去美元化”为主题的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浪潮.人民币国际化应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为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作出相应努力.本文以“货币陷阱”分析入手,从美元的国际货币特权—金融话语强权—国际金融霸权的逻辑思路,对现今国际货币陷阱及被美元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去美元化”进程中规避美元“货币陷阱”、推进国际货币新秩序构建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美元化是区域化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作为一种事实、一种过程或政策,在各国民间或官方活动中,美元化已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元化既是区域货币合作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的发展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新实践,推动着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各国在实施美元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强化本位货币作用和计价货币作用、外汇储备应保持适度规模和多样性以及发挥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化问题作为一种事实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赞成与反对两方各执其词。美元化在拉丁美洲的 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实施美元化的国家在消除货币风险的同时,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各国的实际情况和美国的态度 决定了美元化将是一个复杂而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美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美元化概念的界定入手,将美元化划分为"货币替代"、"固定汇率"和"法偿货币"三个层次:通过对美元化的发展现状、美元化国家和美国在美元化中的利弊得失以及美元化衰退趋势的分析,认为虽然短期内美元化仍有市场,但长期看美元化必将衰落,美元化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历史现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就我国对美元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美元化趋势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欧元、日元一度大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苗头,但美元依然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占60%以上)、主要结算货币(约50%)和主要外汇  相似文献   

7.
美元化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货币替代现象,本币的可兑换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的差异及本币汇率是否高估等因素,都影响着美元化程度;美元化不仅弱化一国的财政政策的收入效应,还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性;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美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为避免美元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并试行"目标区"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他和金融全球化外部环境的影响,由市场力量驱动的美元化问题也逐步浮现出来。目前研究美元化问题的学术文献中,衡量美元化程度的指标卡受有两个,一个是绝对指标,即一国居民的国内外外汇存款数量与国内流通中外币现金数量之和;另一个是相对指标,即外币存款占广义货币的比例。从绝对指标上看,随着我国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居民的美元存款规模从1999年6月的47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2年11月的888亿美元,加上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各项外汇存款后其总额达到1484亿美元。再有,我国资本外逃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经济全面美元化是发展中国家解决货币汇率不稳定问题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厄瓜多尔等国家已付诸实践。本文力图分析美元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发展中国家实行美元化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美国在此过程中的巨大利益,进而揭示美元化是拉美、尤其是一些中美洲国家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美国也将因此而增强对世界经济的主宰。  相似文献   

10.
丁志杰 《资本市场》2013,(10):108-109
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前提条件是高利率、高利差,而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造成高利率、高利差的根源,必须通过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乱象成因关于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分析忽视了货币发行体制这一供给层面的基础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混乱的现象.热钱流入,货币信贷空转.货币信贷快速扩张与流动性紧张、利率高企并存,尤其是6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与利率飙升,  相似文献   

11.
美元化虽然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失去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弹性、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弊端 ,然而 ,由于货币替代的客观存在 ,不能过分强调上述弊端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替代的财政、货币以及汇率政策的政策效应角度 ,分析美元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何慧刚 《经济前沿》2005,(11):49-52
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际金融领域危机四起,为应对冲击、避免金融动荡,区域贷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两种模式: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对东亚货币合作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目前处于“无制度”状态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率先提出建立经济货币同盟的目标,经过30年的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欧元正式启动,形成欧元区。欧元区、欧盟和中东欧地区将形成以欧元为中心的地区货币体系。美洲一些国家提出了美元化主张,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将成为现实。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亚洲地区金融货币合作机制问题。日本政府首先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2000年初,“东盟 3”的财政部长会议提出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并达成一致协议,这是朝建立亚洲地区货币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一体化程度提高和经济合作的加强,亚洲有可能形成亚洲或东亚)地区货币体系,但比欧元区和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的发展需要难得多。21世纪前半叶,区域性货币同盟或体系将是维系世界货币金融稳定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欧元区货币体系、美元化地区货币体系和亚洲(或东亚)地区货币体系,将形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套车”架构。这将是一个比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高得多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一直是美元化的积极倡导者,但阿根廷危机的爆发却迫使阿政府放弃了实行了11年的货币局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货币局制度的内在缺陷是造成阿根廷危机的根源。对比货币局制度,彻底的美元化更有利于一国的经济,最终本文得出结论,阿根廷危机只是美元化不彻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美元化"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楠  姜占英 《当代财经》2005,(12):34-37,41
货币替代是外汇市场上的一种用脚投票机制。我国的货币替代水平整体而言并不高。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水平较低。存在着汇率变动的预期;二是本外币利率水平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是通货膨胀对本币实际收益的削弱;四是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资本外逃的倾向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搭配来促进货币替代的良性发展,避免人民币被美元的过度替代。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周边化、区域化到国际化,从国家货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渐进动态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程度的提高,国内对美元等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的需求增加,出现美元等替代人民币的"美元化",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人民币化"货币反替代现象.因而,货币替代与货币反替代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崔森 《经济月刊》2009,(11):52-53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货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战争。作为一个新政权确立的标志之一就是一种新的货币的出现。而每一次货币或者是货币制度的变革都会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动荡。与已经产生数百年的英镑、日元、美元等货币相比,欧元不是随着一种政治上的统一或者一个新的霸权的确立而产生,它是一种以经济的手段,通过多方协调,十多个国家同意放弃本国货币,让渡货币主权,采用一种重新设计的共同货币和货币体制。  相似文献   

20.
陶士贵 《经济学家》2022,(10):44-53
长期以来,对美元地位和前景的争论不断且异常激烈。若从美元现实的职能和作用这一新的视角看,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债务货币和制裁货币这三大形态,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需要国际信用的支撑。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但行使的是世界货币的职能和作用,再加上美元的非商品货币特性,决定了美元的寄生性,国际信用的支撑并不稳固;美元作为债务货币容易形成货币资源“诅咒”,导致产业“空洞化”“债务陷阱”和“债务螺旋”,是对国际信用的极大耗损;美元作为制裁货币,将货币“武器化”,容易产生“制裁依赖症”和“反噬效应”,更是损毁了国际信用和市场经济的基石。由此推衍出美元的“不可能三角”。鉴于此,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美元的本质和趋势;改革和健全国际规则,由维护国际债务人权益转向维护国际债权人权益;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金融制裁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提升人民币的货币权力,稳步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新型金融对外双向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