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中阜新、抚顺、本溪、北票等,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形成的资源型城市,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发展做过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围绕资源优势相应产生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要素禀赋发生逆转,煤炭资源临近枯竭,引发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地方财政乏力,资金短缺,人才外流,就业矛盾突出等社会问题。这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也关系到资源型城市所能够吸纳人口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六普"分街区数据,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研究成熟期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将其社会区划分为:①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②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③一般工薪阶层及退休人员居住区;④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⑤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⑥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基于社会区的空间特征和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采用模型抽象法总结出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城—矿—乡"的三元结构特征和"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城区"呈同心圆、扇形格局;"矿区"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乡村地区"呈边缘化离散型格局。  相似文献   

3.
高燕 《时代经贸》2011,(14):149-150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和新主导产业扶持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存在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严格控制超能力过度开采;拉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并举,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产业转移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和新主导产业扶持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存在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严格控制超能力进度开采;拉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节能减持与环境治理并举,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产业转穆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逐渐表现出来,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近年来,全球资源趋于匮乏,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逐渐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来看,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究,对实现从城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存在支柱产业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环境压力大,后备资源不足,城、矿关系不顺,竞争力不强,城市负担过重等问题,其都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瓶颈。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消亡或转型"的过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急需考虑的问题。基于产业耦合理论,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春生 《经济论坛》2012,(11):136-138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为例,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煤炭资源为主要开发对象的资源型城市在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忠祥 《经济地理》2006,26(1):46-49
目前国内许多资源型工业城市因资源衰退而面临经济滑坡、产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文章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就其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接替产业的选择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落学:城市群现象的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城市是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为理论前提,认为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群现象进行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之间的作用形式,指出新经济时期城市群的生物群落特性,并对城市群落和城市群落学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解析城市群落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将城市群落的成员划分为优势城市和从属城市以及关键城市和冗余城市,将城市群落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生态金字塔”垂直结构和“缀块、廊道、基底”水平结构。最后,阐述城市个体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生态行为以及城市群落的自然选择、协同进化和演替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焦华富 《经济地理》2001,21(4):423-426
以淮南,淮北两个典型煤炭城市为案例,对煤炭城市的人口增长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年份的人口普查资料对其人口的自然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概括了煤炭城市人口自然结构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知识城市是当今世界有关城市发展的一种最新理念,其宗旨在于发挥利用现有城市的优势,以知识为发展基础,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实现城市的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参与全球循环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本文在解析知识城市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固有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研究如何在全球知识城市背景下,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空间网络的重组、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结构的变革,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经济地理》2011,31(5):868-873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相似文献   

16.
试论矿业城市研究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联盟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消除城市市场壁垒;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研究了城市联盟的动力系统,揭示了城市联盟的根本动力是城市间利益趋同;驱动力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连同产业动力、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学习动力、资本动力、结构动力、资源动力、制度动力共同构成城市联盟的动力系统。通过对城市联盟的弓弦箭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利益趋同性越好,越易达到共振,城市联盟获得的增值价值越大,城市联盟走得越远。  相似文献   

18.
湖南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唐世龙 《经济地理》2007,27(5):787-789
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竞争力动态比较的研究意义和具体途径,然后选取了适当的指标体系和分析年代,并建立了动态比较的计量数学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的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城市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特点;各城市在近5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均有所不同;湖南城市竞争力水平与其增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九林 《经济地理》2008,28(2):235-238
自20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由过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转变为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大型大都市呈优先增长态势。同时,大型大都市的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多个大型大都市规模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作为城市的航母,大都市连绵带在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文章就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定义、形成机制、特征及辐射力进行探讨,以寻求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