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劳动保障部提出,充分就业社区应体现二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湖州市200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并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和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目标。2007年底,全市165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249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如期实现"消零"目标。  相似文献   

3.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高度重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在各级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宁晋县上城嘉苑社区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创新工作思路、精准服务施策等一系列措施办法,扎实推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2021年,该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保持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稳保就业中表现突出,带动了县域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了"小社区、大就业"的典型引路作用,近日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5.
丁杰 《中国就业》2008,(4):46-48
去年,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座谈会,全面部署“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并具体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等要求。所谓“充分就业社区”,根据座谈会上张小建副部长讲话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充分和素质的提高;二是就业渠道畅通,市场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宽松;三是适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失业人员有基本保障,并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状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以社区为依托,已在中心市区的三个办事处辖区内开展创建“再就业先进社区”活动,深化再就业援助行动,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第一阶段使“4050”(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人员中有就业愿望者全部再就业的基础上,今年实施第二阶段,力争现有的就业转失业人员中有就业愿望者基本实现再就业,创出一批“零失业”社区;“十五”后期的两  相似文献   

7.
五奎 《中国就业》2009,(8):49-49
新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朱性福提出,全力构建关注民生“五张网”:一是构建社会充分就业网,使人人享有就业机会。开展“两充两满”(即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和满员行业、满员企业)创建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7万人。  相似文献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下发意见,规定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四类人员可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这四类人员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准备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持经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的下岗失业凭证和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帮助解决部分困难失业人员的冉就业问题,探索再就业援助服务新途径,珠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从再就业的实际出发,决定进行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工作。2005年8月,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和香洲区劳动保障局三家联手合作,在香洲区启动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零就业家庭”的首个就业人员(简称“两类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再就业援助,政府给予再就业补贴。  相似文献   

10.
所谓“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同一户口,具有法定劳动年龄的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或离岗状态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为困难,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对这样的家庭提供就业援助.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既是促进就业解决失业的需要,更是振兴老工业基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开展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就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潜在的就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就业岗位,使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2003年以来,湖南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7,(7):13-14
2006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援助制度,加大工作力度,突破工作难点,着力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并轨遗留问题的提前解决。目前,全市有669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社区总数的69%。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有13.5万人在社区实现了就业;23.9万并轨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充分就业社区,促进小社区实现大就业,使家家户户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实现就业。是海南最终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建芳  许宏图 《中国就业》2007,(2):20-22,17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邦之计,关系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包头,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小老板创业工程、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发挥市、区两级就业部门、职介机构及全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就业信息,已在全市范同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2006年,全市共有10.56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数字的背后,显现出就业再就业工作已是包头的亮点之一,在包头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以来,武汉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社区在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就业工作到社区、就业服务在社区、社会保障进社区”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平台建设,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社区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1241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8.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18%增加到2006年的39.5%,涌现了以江汉区青松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社区,其中青松社区被评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回顾几年来的工作,该市突出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失、“4050”等群体就业难的病症。今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劳动保障部门勇于创新,开出了寻岗、定岗和创岗三剂良药,全面提高其转岗就业率:一是寻岗,大力发掘本地企业用工信息,依托园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系列就业调查,提供充足的岗位资源;同时,深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积极打造再就业“蓄水池”。二导定岗,结合失业人员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赵金妹是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淮安里居委会的一名普通的就业援助员。自今年4月份走上就业援助的工作岗位以来,她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在街道劳动安全科与淮安里居委会干部的指导、配合和帮助下,一方面深挖社区就业岗位潜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深入地区调查摸底,加强对失业人员个人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有针对性的推荐上岗。到目前为止,她共计对300多名失业和协保人员进行了家访,推荐就业80多人次,实际录用31人,介绍成功率达38.8%,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玉友 《中国就业》2008,(11):14-15
石桥头镇位于浙江温岭市东南部,陆地面积27.5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是一个农业镇,也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全镇共有2804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338人,从事一产6082人、二产3964人、三产8292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转移富余农民,使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灵活就业,达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青铜峡市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林场,总人口为27.6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有城镇社区15个。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挖掘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新路子,提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搭建诚信服务之桥”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社区充分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就业市场化机制的完善,劳动逐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大量协保、失业人员回到社区要求就业,街道社区的就业压力增大。去年对静安区各街道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达2640人,迫切要求就业的“4050”人员有1544人。在这一范围内,各街道居委会又进行了逐个排摸,统计出我区就业条件较差、生活较困难的特困人员为127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