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转变。在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将如何把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有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企业培养建设人才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工作有效落实,探究其有效措施,已成为思政教育新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通过多种视角,将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中相互融合,探究其可行措施,并以海南某高校在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为例,通过在“大思政”格局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从而研究出适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融合构建的有效模式,为国家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践行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穆标 《中国就业》2024,(3):70-72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全育人”秉持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育人体系,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分析了江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协同育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为江苏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2011年9月8日,由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山台山庄召开。会议以“校园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创新”为主题,共同交流探讨了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催生了一系列面向“双碳”的新兴产业,因此亟待一批投身于“双碳”事业的创新创业者,分析和研究面向“双碳”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大学生作为面向“双碳”创新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相较于通用能力素质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章通过选取特定大学生为样本,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表明,国家产业创新创业政策、生源地、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等众多因素,在“双碳”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虽然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体系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双碳”时代所提供的创新创业契机,但针对不同专业类型细分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自主管理发展,培养一支创新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队伍,营造“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常态创新创业自主管理、注重创新、重抓落实的良好风气,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致力于将就业创业与自主管理相结合,探索出以“一核两翼三面”为导向的学生创新创业自主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正式宣布萧山、余杭两地划入杭州市区,这标志着江南名城杭州开始由西湖时代全面步入钱塘江时代,一个以钱塘江为轴心,拥有3068平方公里,370多万人口的区域性大都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正式形成,杭州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并决定将建设“天堂硅谷”作为杭州的“一号工程”,鼓励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高新企业和人才来杭州创业,同时积极吸引和鼓励省内外大企业到杭州来投资创业,“住在杭州”与“创业在杭州”的提出,既是生活与创业的统一,又是良好的环境、浓厚的化与有活力的经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浙江建设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采取“五起来”模式开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全员普及起来、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学载体丰富起来、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孵化起来、创新创业体系机制健全起来,或能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展现了全新的视角,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有益补充.本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并从改变观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校内、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等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1):97-99
在对国外的美国、以色列以及国内的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在建设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中的成功做法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炼出现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出共赢型区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电子商务创业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是最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专业.文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构建了“基础性实践、专业特色实践、应用创新实践和创业性实践”4个层次13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如何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校本培训是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广谱式校本培训模式,并建立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校本培训制度保障体系,实现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覆盖”、“差异性”、“多样化”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作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本着"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这样的新理念,学校与开发区政府联合创办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并依托创业园平台,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实践平台、创业保障机制、创业教育评价"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I,提出了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创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开创性的修改和开创性的群体,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使他们有创业之态,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功,对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入世之后,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注意到创新的重要性。汉正街作为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发展,即汉正街的“二次创业”。本文在分析汉正街的发展历程、真正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汉正街的“二次创业”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促进汉正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通过在创业政策上创新、创业帮扶上加大力度、创业培训上下功夫,营造了全省良好的创业氛围,打造出鼓励创业“贷免扶补”的云南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全过程,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大创业”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目标回归到本质,即“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故对实践类课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课程思政”的模式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分析了如何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提出构建“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依托“课堂+文化+实践”人才培养平台,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实现该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浩宇 《中国就业》2014,(10):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创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我发展的精神在群众中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12014年,面对大学生就业新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旨在扶持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围绕中央要求,各地也纷纷出台各项举措。转眼又到了10月,中央、地方推行的政策措施都有哪些?临近年底,它们的落实情况又如何?我们将对此进行盘点。  相似文献   

20.
孙波  王波 《中国就业》2011,(10):36-37
威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业工作。近年来,该市又把“创新创业”作为威海精神的重要内涵来弘扬。2009年2月,威海市被人社部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市后,该市紧紧围绕“五大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完善服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城市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优化服务功能,打造服务环境,在创业服务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