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东盟十国物产丰富,资源类产品大量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中国的机电产品、日用品、承包工程等在东盟国家拥有很强的性价比优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双方合作的潜力以及实现共赢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广西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聚焦面向东盟、沿边开放、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和发展上注活力、育先机、开新局。基于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情况和改革成效,从综合服务、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区域联动效应、产业集群和投资贸易渠道几方面剖析了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增强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跨境金融支持力度,深挖“桂粤滇联动”创新发展的合作维度,全面构建RCEP跨境产业链,助推广西自贸试验区与REC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开创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研究现状进行分类综述,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现状及特征,就合作区投资主体、区位分布、产业定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带来的两类基本效应进行剖析。解决目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规范指导园区建设、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健全政府与东道国间沟通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本地化经营和培养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海合会成立之初便同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开展了在经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0多年来,双方的经贸合作在亲密友好关系下持续发展,谱写出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美好篇章。文章首先对中国与海合会六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情况,尤其是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直接投资以及中国在海合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其次,结合当前新形势分析了双方经贸合作存在的新机遇、挑战和问题,探寻未来合作潜力;最后,从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着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加大金融合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黑龙江省在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惠性。龙港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本文针对龙港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顺应龙港经济交流更趋紧密、合作领域由第二产业向服务业拓展、低层次合作方式向高度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龙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吸纳国际资金、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广西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最好机遇。东盟国家在广西双边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不合理的工业国际分工、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广西与越南贸易的比重过大。因此应充分考虑区内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水平等因素,调整对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凋整和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出口商品的比重,重点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对东盟贸易整体结构;同时调整对东盟国家贸易的方式结构和模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陈靖  刘一心 《中国商论》2022,(17):59-63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渊源,其次针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再次分析了中国对东盟国家对外投资的现状,进而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分析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并选取2003—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中国对东盟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近年来发展迅速,双方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也在加强。本文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贸易互补和产业内贸易体现的贸易互补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存在着良好的贸易互补基础,双方在建成自由贸易区后将有更好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蒙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投资国。目前,中蒙两国贸易投资现状是:进出口总额连创新高,两国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广泛,形式多样;贸易和投资领域过于集中、结构失衡;投资主体单一,经贸和投资风险增加。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视角,通过贸易和投资方式高级化、有序促进产业转移、全面开启新兴产业合作、深化金融合作等制度规划,将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两国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加速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贵州与东盟双方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发展势头强劲。贵州-东盟的产业合作主要是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领域。依据贵州及东盟各国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应在第一产业上形成贵州与东盟更明晰的产业分工,在第二产业上助推贵州与东盟的产业优化升级和集聚,在第三产业上建立强有力的中介服务体系,并挖掘企业在双边合作中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强化政府在双边合作中的导向作用,以进一步促进贵州-东盟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财贸研究》2007,18(4):39-43,70
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分工合作是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往来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中国和东盟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有必要调整自己不够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本文界定了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在各自的经济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岸合作会使双方各自拥有的优势,包括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及层次、经济体制、国际化程度及管理经验等得到加强和充分发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目前两岸合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两岸经贸“单向化”程度高、台湾当局的“积极管理”、“三通”迟迟不能实现以及一些具体的利益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由于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两岸经贸合作中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四川省开放经济合作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探寻扩大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成效,对于提升全省国际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东盟新四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以下简称“四国”),无论是其地理区住、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阶段性,都对四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分析四川省深化与东盟四国经贸合作的优势条件、合作现状以及优势重点领域。提出加强政府间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构建双向务实合作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密切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互利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盟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作为自贸区(FTA)建设的突破口,显示出农产品贸易对自贸区各国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启动以来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起点、动力、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福利效应等方面内容,认为未来自贸区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应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更高层次的农业合作,并逐步向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农业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自身的动态演化路径是逻辑自洽的,当前泛珠三角地区存在的次区域跨边界经济合作现象,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和过渡战略。在正视区域发展落差与借助比较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推动泛珠三角整合的外源性动力是谋划区域的对外经济战略。在考察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方面,成本收益的分配日益成为双方推进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本文界定了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前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和东盟各国能否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10 1”自由贸易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20.
At the ASEAN Summit in November 2000, the leaders of ASEAN and China agreed to enhanc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n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FTA). This decision was a natural response to a number of important glob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decade. 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policymakers from China and ASEAN member states have already started their negotiations on the specific terms and features for this proposed FTA. While such an FTA would hold the potential of yielding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it also causes some sense of apprehension and uncertainty in some quarters, due to the common perception that China is already a strong competitor in trade and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basis for such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proposed free trade area from the ASEAN economies’ perspectiv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how competitive ASEAN countries are vis‐à‐vis China, evaluate the scope for strengthening China‐ASEAN trade and the impediments facing Chinese and ASEAN investors in each other's markets, and recommends policy measures to maximise the benefits and minimise the hardships resulting from an ASEAN‐China F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