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洋 《改革》2011,(10)
金砖国家引进FDI的资本形成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1992~2010年金砖国家引进FDI的直接资本形成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巴西、中国、俄罗斯、南非和印度。从间接效应来看,利用1992~2010年相关数据对金砖国家引进FDI对国内投资的间接资本形成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引进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且中国大于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引进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南非、巴西和俄罗斯。通过分析指出,金砖国家引进FDI的间接资本形成效应差异主要与FDI的进入方式、投资率和FDI的产业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吸收FDI方面是否存在着竞争关系是东南亚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方法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吸收FDI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吸收FDI对东南亚国家吸收FDI负面影响较小,中国吸收FDI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部分国家的FDI流入。  相似文献   

3.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中东欧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对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欧盟、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内部以及中亚,对中国—中东欧经济合作在安全、能源、资金与技术、市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强调二者战略关联性的基础上,注重协调化、制度化、便利化和互补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细分服务行业视角,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服务业FDI的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显示FDI的增长效应在不同服务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流入不同服务行业的FDI对行业增长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服务业FDI增长效应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待服务业FDI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为促进服务业的全面与协调发展,应该确定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次序,合理引导服务业FDI的行业流向,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利用外资战略。  相似文献   

6.
产权保护薄弱是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职能的衰败和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国家对产权的正式保护不足,而历史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又延缓了产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环境的生成。因此,构建有效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是转型国家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就需要在产权保护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智力外流现象严重,以致引起国内外众多媒体热逐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研究中国不同教育层次移民对 FDI 流入影响的经验文献仍较缺乏.本文考察了中国在经合组织各国的移民网络是否促进了来源于该国家的 FDI 流入中国.实证结果显示:当地移民网络为中国 FDI 的流入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其中,高等教育移民在 1%的水...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水平对FDI流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汇率水平是影响FDI流动规模及方向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及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背景,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对FDI流入的竞争力效应、区位效应、部门效应及财富效应。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通过竞争力效应影响FDI流入;不同行业、不同区域来源的FDI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具有不同的效应。此外,汇率水平的调整还通过财富效应影响着FDI流入方式。这些结论对评估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外资流入的影响具有一定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FDI流入的“内生性”出口贸易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FDI对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内生性分析引入出口贸易增长模型,并借助1990—2005年我国30个省市的出口贸易与FDI流入的统计数据,分三个阶段;1990—1997年、1998~2001年和2002~2005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省区FDI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FDI流入形成内生出口贸易增长效应,结果支持“FDI的出口贸易促进论”,出口贸易对FDI流入起“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蒋伟 《世界经济研究》2012,(1):75-80,89
目前大多数关于中国FDI区位决定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上,考虑FDI的类型并从空间效应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在"第三方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07年间中国31个省区FDI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流入中国的FDI以复合垂直型为主导,"第三方效应"显著影响了FDI的地区分布,一个省区所吸引的FDI会受到周边省区FDI流入以及其他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都有利于吸引FDI,高工资、低市场化程度和过多政府干预对FDI的进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所尝试的人力资本变量与FDI流入之间没有发现统计上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鉴于传统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忽视了国家分析视角的重要价值,不少学者开始侧重从宏观实证角度来分析FDI对一国产业、贸易、市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从微观上看,FDI不仅是一种跨国的资本投放方式,更是一种包含资本、技术、管理等国际经营活动要素在内的“打包型复合产品”,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是多渠道和多重性质的。在存在溢出效应、信息不对称和政策俘获情况下,文章使用新政治经济学的政府规制分析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多个东道国之间配置其投资预算时,东道国外资规制政策国际协调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投资环境作为FDI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是近几年FDI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在FDI的全球跨国经营活动中,其对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东道国金融环境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因素对于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资本积累效应,FDI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对比美国而言,中国的金融市场未能有效发挥FDI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美国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流动性风险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清算银行的测量框架,本文认为,私人流动性本质上指融资意愿,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跨境传递特征;其周期波动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与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政策取向相关,而新兴市场是全球流动性的被动接受者;有效减缓全球流动性周期波动幅度、降低跨境流动性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及时提供救助以避免系统性破产,是全球流动性管理的核心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涵盖国别、双边、区域和全球在内的应对框架和全球金融安全网;全球流动性机制建设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供了契机,也为国内各项政策协调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一问题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借助于Peek和Rosengren的测算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亚洲各国(地区)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加强资本管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对该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发现,这样的举措在经济低迷时期不但不会改善宏观经济状况,反而会恶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velops a small macro-economic model of the CEECs to analyze various aspects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current EU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strategies during the (pre-) accession phase. The model gives insight into bo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ternal balance (as for output and employment) and the external balance (as for exports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The model provides more insight into the basic macroeconomic relationships governing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in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and also the role of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EU in that adjustment. We perform empirical simulations of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analyze the resulting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In particular, we compare how a macroeconomic shock in the current EU is transmitted to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under flexible and fixed euro exchange rat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EU's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U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addition we examine the impacts on the Chinese industry output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production network and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EU's economic reach toward ASEAN and Japan through free trade agreement will generate a positive macroeconomic effect on negotiation participants while it generate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hinese economy: Some portions of existing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be shifted to partner countries from non-partner countries. However, according to a sectorial analysis, EU's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three countries result in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lectronics and machinery industry, because China's industry is linked to the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foreign affiliates play a crucial role.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in East Asian and Pacific developing countrie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are covered, but greater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former. After reviewing regional work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objectives and on the conflicts, constraints and trade-offs faced by policy makers, an examination is made of research into target/instrument frameworks for the analsyis and design of policy. Then follow sections dealing with the specific instruments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Finally, attention is drawn briefly to topic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but bypassed in this survey, and to gaps in the regional literature itself.  相似文献   

18.
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与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转型国家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来考察不同国家在转型进程中的地区内部差异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表明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此,转型国家产业和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捕获住全球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即新的商品和劳务市场以及获取新知识、资本、组织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机会,使其与制度的安排——结构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趋利避害, 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differ considerably from their developed counterparts when focus is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run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Cycles are generally shorter, and the stylized facts of business cycles across countries are more diverse than those of the rather uniform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upply-side models are generally superior in explaining changes in output, but a “one-size fits all” approach in formulating policy is inappropriate. Our results also illustrate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business regularities as a stepping-ston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ppropriate stabilization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时展  李强 《新疆财经》2007,(1):20-23
本文采用横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线性模型及逐步回归方法,并结合怀特(White)异方差检验,对影响我国FD I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当前影响FD I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产业集聚,其中FD I自我积累的因果效应和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