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油价持续攀高的现状,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8月16日称,国际油价上扬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在进一步开拓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同时,也要促进各行业节约使用能源。李德水称,中国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意味着其能够应对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他表示,高油价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他并称,中国有巨大的潜力以应对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石油储备与油价关系分析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储备被公认为控制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手段,一般认为增加储备量就可以抑制油价上涨。但通过定性分析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石油储备对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储备相比汇率和供需变化及投机等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较弱。三种储备对油价基本没有预测作用,而油价仅对商业储备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不同储备在不同时间段与油价的关系不同,商业石油储备在2003年前对油价有抑制作用,近年来同战略石油储备一样,与油价呈现显著同向变化。因此,单纯依靠储备来调控油价是不现实的,但完全可以利用油价来引导储备。建议国家对战略储备定时定量采购,对商业储备则要通过不同的税收和投资激励政策来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其价格变动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石油价格过低固然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景气,并保持高就业率,但损害了产油国的利益,进而会使各产油国联合起来减少石油产量,调整石油供应量,并最终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促使石油价格升高;而过高的石油价格必使全球经济出现萧条,失业率持续升高,其后果还将间接波及到石油生产国的利益,引起石油需求减少和产油国进口商品费用的增加。因此,适当的国际石油价格对供需双方都是明智的选择。虽然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了10年来的新高,但未来国际石油价格预计将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之间的协整关系及我国石油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对石油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管增加石油产量还是增加进口量,对于平抑石油价格的影响都将有限,因为我国目前粗放型经济对石油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相对我国石油产量和进口量增加远跟不上需求增速,导致价格不断上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红利消失、有效劳动人口减少,总体经济增速下降,必然导致我国对外资源依存度趋于平缓甚至下降,在现在这个转折时期,一味单纯地渲染能源饥渴甚至能源供应危机是危险的。目前不惜代价、大手笔地收购海外资源是不明智也是严重滞后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浅析石油价格上涨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处于攀升态势,世界性的石油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已经对我国经济及能源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入剖析石油价格上涨的背景成因,探讨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积极应对石油价格上涨的措施和建议,这是本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徐毅 《市场周刊》2005,(27):42-42
国际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的原因很多,但市场对产油国增产能力下降和世界炼油能力不足的担忧,对油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能够增加产量,以平抑居高不下的油价。  相似文献   

7.
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在未来3~5年,石油价格还会不断上涨。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我们应有自己的应对措施,以增强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8.
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在未来3~5年,石油价格还会不断上涨.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我们应有自己的应对措施,以增强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成为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国际热点之一。2007年初石油价格还在每桶60美元左右,随后便犹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国际油价已上涨1.3倍多。国际油价的迅猛上升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最终迫使我国不得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油价变动的敏感性分析来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石油价格有很强的依赖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来规避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5,(12):17-17
近两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一、对农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  相似文献   

12.
王兰才 《商》2014,(22):219-220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石油在工业中的应用也变得广泛了。所以石油价格也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1993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家,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的石油消耗国家。中国在走工业化道路,并且石油产业也变成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动会有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从1998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资料,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来说明,油价和实际GDP、汇率、CA/GDP、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汽车产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石油价格高位运行,涨价的压力正在向下游产业链传导。成品油价格上张、对燃油税的预期,也会使汽车需求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而这次石油和初级原材料产品、世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很可能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汽车厂家要未雨绸缪,做好长期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与我国石油企业投资之间呈现负向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如果国际油价大幅度的上涨,就会对我国的石油企业投资额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石油企业的不同投资板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快业务调整抵消油价风险,适度利用金融市场对冲国际油价风险等策略,降低石油企业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刘碧莹 《大经贸》2006,(4):94-95
近年来,由于全球原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投机炒作,国际油价偏离了一般均衡增长轨道,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维持自身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不得不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国有能源公司已受命任世界各地搜寻数量有限的可开发能源资产,石油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正在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但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超过煤炭而居于主导地位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较重要的产油国不过25个,其中年产原油500万吨的只有7个国家。现在已有70多个国家生产石油,半数国家的石油年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由于油价低廉,石油消费量猛增,推动世界石油产量从1960年的不到11亿吨跃升至1973年的将近28亿吨。以后随着油价上涨和世界经济衰退,历年石油产量仅有小幅度的增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1979年。1979年世界原油产量为31亿多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接着出现全球性的石油过剩,产量连续三年下降;1983年世界生产原  相似文献   

17.
一、今年国际油价暴涨原因分析关于当前国际油价暴涨的原因,主要石油消费国普遍归结为新兴经济体需求拉动、产油国生产投资不足和全球石油生产"达到顶峰"的结果,而石油生产国却更加强调市场投机因素的作用。无论如何,国际原油供需基本面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中国市场》2012,(29):91-95
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住宅、汽车、家电等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还是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已进入持续上升阶段,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不断提高。国际油价上涨不仅抑制宏观经济增长、增加石油进口开支、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还会恶化外部经济环境。同时,高油价对农业、交通运输、冶金、石化等相关行业、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冲击。本文在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的研究基础上,对油价震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2012年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黄晶 《三联竞争力》2004,(12):79-81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无情地一路上涨,一度突破50美元一桶。在突破50美元心理关口后,油价下一步走向哪里?是像上次一样急剧回落到30美元一桶,还是50美元一桶将成为新的价格基点?没有人敢做出明确判断,因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对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事件都非常敏感,在考察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同时,还必须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和定价机制,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地缘政治分析了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提出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能源规划和战略布局,重估我国石油产业和国有石油公司的成长性,做好与产油国的战略合作,做好与相关产油国的商业合作,利用需求国影响力,争取区域油气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