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债的结构分析,主要是研究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前者反映了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负债率,后者则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相应地,有两个衡量指标,即:自有资金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负债经营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2.
股权托管是指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将股权委托给产权交易机构登记管理.具体讲就是指对某一实体投资并拥有一定股份的所有者,通过与托管公司达成的契约,由托管公司代表其所有者对该股份行使管理监督的权利,从而达到保证所有者实现一定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行了约20年,国有企业经历了从利改税,承包制到股份制等多项改革,世界上各种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几乎都尝试过了,但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国有资本效率不高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表象的背景必定有着起支配作用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非人格化所导致的所有者职能、所有者责任、所有者约束及所有者激励弱化.笔者认为,如果不在从政府到企业经营者的整个资本管理链条中建立起责权利对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就不会从根本上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委托代理的企业经理人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陈金广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104-106
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所有者雇佣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便产生了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由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对企业经理人激励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引入企业经理人工作环境水平、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固定产出等变量,建立委托一代理模型,对经理人的激励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既然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就可以从契约治理来理解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李军岩 《辽宁经济》2005,(10):18-18
现代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差异,使得经营者的行为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要求.股票期权激励就是要努力降低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使经理人的利益和委托人(股东)的利益达到一致,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上海国资》2001,(3):11-14
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依据一定的合约关系而组成的经营主体,也就是说,企业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的一种合约关系的集合。所谓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例如,出资人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者是自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般职工是自身劳动的所有者,等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在企业中因共同利益而相互协作的基础上,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矛盾,存在矛盾是必然的,例如作为货币资本所有者的出资人会与作为劳动所有者的一般职工产生矛盾,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技术创新者会与作为资本所有者的出资人产生矛盾,等等。关键是要协调好这些矛盾,实践表明,企业要高效闪地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协调好这些矛盾,虽然协调好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的中矛盾都很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要直辖市好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源本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要协调好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吕华 《开放导报》2003,(8):46-47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公司实施MBO之后,其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并在实质上成为管理者完全控股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一、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提出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人力资本实现所有权的复杂性 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因为单个资本无法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出现了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联合,股份制企业得到发展.此时,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剩余权利的完全占有,所有权安排的实现需要在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企业的全部剩余权利.  相似文献   

11.
于由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157-158
所有者只所以要聘用高级经理,是因为其自身能力缺陷,无法实现其最大期望。以增长与利润为基础对高级经理进行激励可能会破坏所有者价值,企业可以采取出让所有权或者以EVA为基础的激励方式,使高级经理的决策行为与所有者最大期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MBO并未禁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宁 《上海国资》2005,(5):10-11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并非全盘否定管理层收购这种改制方式原先被冠名为全民所有的资产要确定新的所有者,其间涉及到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的舆论压力(由传统意识形态观念派生而来),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出资人、所有者、经营层之间的既得利益与预期收益,改制实施的政策和法规界线.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并没有系统、具体的规定,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困惑之一.文章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所包含的内容分析着手,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探讨了该业务所含各项内容的账务处理方法,并分析了该项业务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业绩评价主体的变化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早期的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由于理财环境并不复杂,所有者只需借助一些简单的产出指标,就能对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获取利润主要是依靠物质资产,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因此,所有者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唯一主体.  相似文献   

15.
从激励补偿角度协调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代理问题.这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表现为委托人目标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为了促进企业管理者采取与企业利益一致的经营决策,企业所有者应设计合理的激励补偿系统来促进企业有效运转.建立激励补偿系统的原则,一般遵循绩效挂钩原则、利益相关原则、风险相称原则等.激励补偿系统的实质是对不完全契约的有益补充,可以最大程度上诱使代理人的决策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区分所有者为知情和不知情两种类型,分析了转型经济中知情的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在所有者都不知情的条件下,所有者监管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成本、监管收益以及管理者可能进行合谋的概率;而管理者合谋的概率取决于合谋收益、所有者监管概率以及合谋失败后所带来的损失和惩罚;在所有者分为知情的内部大股东和不知情的、分散的外部小股东的时候,知情的监管者因为有合谋带来的收益,将会降低其监管的主动性,使合谋的概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构建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利花 《北方经济》2007,(20):66-67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权益要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要求获得对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权.本文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反映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权的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构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合伙制与雇佣制的选择:基于控制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控制权的角度在意见分歧的框架下研究合伙制与雇佣制的选择问题.我们考虑在一个组织中存在资产所有者和员工,员工付出努力为生产做准备工作.当员工具有事先信念,从而可能与资产所有者有意见分歧时,合伙制在以下两种情况有可能优于雇佣制:(1)员工事先信念正确性较高,并且双方的意见一致性程度较高;(2)员工事先信念正确性较低,并且双方的意见一致性程度较低.这与现实中的观察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扩展并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贺宣真 《特区经济》2005,(8):266-267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1.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经营者的经营需求重合。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局限,一般难以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形式多为合伙或独资企业,所有者大多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即使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管理,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不够彻底,仍然“藕断丝连”。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者已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人,通常被看作是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求重合,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规范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本特征,"两权分离"在带来企业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要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就是:对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控制权的授予只局限于特定控制权,所有者(股东大会)及所有者代表(董事会)保持着剩余控制权,并对经营者行使特定控制权进行制约.这些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约束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其按所有者的要求去做.这种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管理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司治理结构,或称为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