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苏农村经济》2010,(2):15-15
近日,从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山东金正大集团研发的缓控释肥在我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同一田块的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2.
蔡家军 《农家之友》2009,(16):32-33
在重庆地区的杂交水稻制种中,有些年份会遇到低温、阴雨、寡日照的灾害天气,给异花授粉方式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带来损失非常严重的损失。本文总结了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所遇到低温等不利气候,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灾害天气给制种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1979年。农业部种子公司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赠送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至此,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式走出国门。近30年来,袁隆平带着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走遍了五大洲。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该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抓好杂交水稻制种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兴国县种子管理站近年来,兴国县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种子质量明显提高,种子市场更趋规范。保证了种子公司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中的主渠道作用。除保证本县杂交水稻生产用种外,每年还销往外省外县杂交水稻种子50...  相似文献   

6.
8月上旬以来,眉山、德阳、成都、绵阳等杂交水稻制种主产区遭受了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局部地方多次发生暴雨和阵性大风,造成绝大部分成熟杂交水稻种子无法收割,局部严重倒伏,出现严重穗发芽的现象,给制种农户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2005年,四川省杂交水稻制种实际面积47万亩.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及周边地区,少部分分布在川南、川东等地。今年,杂交水稻制种受灾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  相似文献   

8.
数字     
中国杂交水稻已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已在上海诞生,在上海地区小面积试种的结果表明,杂交旱稻的产量已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顾几十年来的杂交水稻研究时如是说。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东南亚多国自此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各国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适合东南亚国家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2.
在24日举行的湖南西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暨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担任西城集团首席科学家、西城科技园科技总顾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常规育种已经用尽浑身解数,我们将在企业的协助下,破解杂交水稻的基因功能密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即亩产900公斤。袁隆平院士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此番与企业联手进行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是希望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结合,早  相似文献   

13.
徐国新 《农家之友》2010,(20):43-44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在种好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腋芽萌发率高的特点,进行培育再生稻,争取达到一季杂交水稻加再生稻,这是一项节省劳力、减少投资、争取多产粮食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再生稻栽培试验,总结探讨适合本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定差异,同时优良性又有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交优势的第一代杂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稻。杂交水稻的优势很明显,它穗大粒多,抗逆性强,产量高。我国用十年时间就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子,现在全国每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2.4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水稻育种专家经过近10年刻苦攻关.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粳稻新品种——“10优18”。国内权威水稻专家认为,“10优18”在国内率先将优质、高产、多抗和广泛适应性等优良性状在同一品种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进步,代表了国内杂交粳稻育种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水稻培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杂交水稻在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研制出来,并且在使用以及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本文将对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历程以及我国杂交水稻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10年7月26至30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广西考察杂交水稻千亩连片超高产栽培示范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亲切会见了袁隆平。考察期间,袁隆平亲自到桂林、宁明等地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察看和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交水稻贡献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5月1日,哥斯达黎加实验站工作人员在该国北部水稻研究基地收割杂交水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哥斯达黎加北部水稻研究基地已试种成功。预计产量每公顷将达8000公斤。4月29日,哥斯达黎加国家农牧研究所宣布,我国赠送的杂交水稻品种NP833在哥首度  相似文献   

19.
9月22日,在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青山村,贵州省和遵义市农业部门的水稻专家在对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测产。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