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流花服装节自2008年至今经历了流光溢彩、时尚绽放的5年,对促进广东服装市场繁荣、拉动内需、提高商圈竞争力,推动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向国际化迈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8月16日,2012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广东时装周活动将在广州市越秀区隆重上演。8月16~26日,2012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广东时装周活动将在中国服装商贸名城——越秀区隆重上演。本次服装节以"流光溢彩新流花,时尚绽放5年华"为主题,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指导单位,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工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秀区从打造流花服装区域品牌入手,积极引领市场发展,流花-矿泉地区作为国内闻名的服装集散地,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打造服装服务与潮流基地,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流花服装商圈的标志性盛事,流花服装节已经走过5年的历程,5年的岁月积淀让流花服装节实现了完美蜕变,创造的精彩历历在目。←2008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市越秀区加入"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并认定越秀区为全国首批"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之一。↓2008年10月11日,"2008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越秀缤纷时尚周"隆重开幕,服装商贸名城开启时尚展示天窗,流花传奇自此掀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提到国际时尚之都,你的第一反应是哪里?巴黎、米兰、还是纽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中国服装生产基地的广州,也会跃入你的脑海。6月15日,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FTC)举行了盛大的重要商户签约与招商启动仪式。流花服装商海又多了一艘品牌航母,这将全面提升流花商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4月8~11日,在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曾是中国八大著名红色建筑之一的中苏友谊大厦,2011中国流花·春季广东时装周隆重上演。正是木棉花开的时节,在红色  相似文献   

6.
潘钦栋 《中国纺织》2007,(5):154-155
2007年9月17日到9月20日,一场中国纺织服装界的盛大演出将在法国巴黎拉开帷幕,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等承办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将为国内纺企搭建一个与欧洲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欧洲拥有一个庞大的服装市场 ,这个市场对服装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向欧洲内部国家进口 ;二是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欧洲是中国三大服装出口地区之一。随着加入 WTO后配额制的逐步取消 ,中国销往欧洲的服装数量会增加。随着中国服装进入欧洲市场以及中国服装企业进入欧洲 ,我们也许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 :欧洲服装市场究竟有多大 ?在这个市场上中国的服装企业究竟开发了多少 ?我国服装在欧洲市场的销售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本文就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国服装企业开发欧洲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以中国服装企业开发日…  相似文献   

8.
卢晓彦 《中国纺织》2011,(7):128-128
提到国际时尚之都,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里?巴黎,米兰,还是纽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中国服装生产基地的广州,也会跃入你的脑海。6月15日,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FTC)举行盛大的重要商户签约与招商启动仪式。这预兆流花服装商海又多一艘品牌航母,全面提升流花商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张珣涛 《中国纺织》2007,(1):100-102
有服装界“奥斯卡”之美誉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了,可以说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是中国服装产业中由中国服装协会组织举办的关于服装品牌的重头评选活动。与上两届相比,今年第三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无论从报名的方式、还是评选的机制,或是奖项的设立都有所创新,让我们为之惊喜。相信今年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会在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打响这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同时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创中国服装民族品牌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27日~28日,第十九届中国服装论坛将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如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转型:重建消费连接”,  相似文献   

11.
小西 《中国纺织》2006,(12):140-143
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美国展已经举办了七届,成为中美贸易的重要平台,而另一重要市场——欧洲却一直没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自办的纺织服装展览会,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也为帮助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开拓欧洲市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11月敲开欧洲的大门——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德国卡尔斯鲁厄会展公司承办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欧洲展成功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市盛装开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尽管各服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设计在企业营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事实是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远落后于国际,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中国品牌服装要想走上国际化道路,必须在服装设计上多下工夫,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风格。中国服装行业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品牌涌现,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然而我国服装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其核心问题就是中国急需大批世界级的服装营销大师和服装设计大师,以便形成自主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风格,积淀出浓厚的品牌文化内涵,只有如此,中国服装产业才能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3.
理倩  陈刚 《中国纺织》2013,(1):106-107
金融危机过后凸显内需市场潜力中国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出口出现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下降。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71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6%。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国的服装出口逐步回升,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遏制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出口,特别是中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服装在出口国际市场的同时,把拉动经济的动力转变到国内消费上,用内需市场的扩大逐步替代对外需拉动的过度依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彦子  冯诗琦 《中国纺织》2011,(10):118-119
十年光阴,十年时装周,逾200家纺织服装企业登台亮相,超过150位设计师挥洒灵感,约5000家百货商场、加盟商、代理商鼎力支持,80000人次观众热情捧场,近200万受众共同见证历史,这是一个让人触动与铭记的黄金年代。广东时装周与这座摩登之都的服装产业相伴而生,亲历并镌刻着广东改变中国时尚面貌的璀璨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2007,(6):42-42
近日意大利知名时装STEFANEL集团总裁在中国深圳举行了其在中国第一家连锁店的开幕仪式。这是继1992年之后,STEFANEL第二次来中国。事实上,1992年该时装集团便有意在中国开设连锁店,但由于当时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并没有获得任何进展。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能够承受中档及中高档服装消费,STEFANEL有意再次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04,(1):22-22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西班牙科特菲尔集团(CORTEFIEL)下属的斯林费德(SRINGFIELD)时装连锁店近期宣布将在中国服装市场寻求商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2012,(5):68-69
中国消费市场的长盛不衰和国际市场的长时间疲软形成鲜明对比,也不断激发海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信心。到2011年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将目光锁定中国市场。CHIC是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试金石,这里自然吸引了众多欧美知名品牌。CHIC2012海外展区共包含9大展区:代表意大利高端设计师品牌的"米兰WHITE"、意大利SEINT、美国顶级时尚展会组织机构ENK、德国国家展团、法国Prais Forever、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时装展览会以及时尚精品区,来自希腊、以色列、西班牙、加拿大、比利时、土耳其、印度等21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国的服装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代又进入变革的大旋涡之中……。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  相似文献   

19.
推动2012年中国服装业出现"拐点"的力量,是服装产业链中多个产业要素交互作用的集合。通过审慎检视,推导归纳出中国服装业九大"拐点"特征,力图勾勒描述出"拐点"出现前后的产业概貌与趋势。2012年,中国服装业"拐点"已经到来。事实上,中国服装业2012年呈现出来的"拐点",是一种全新的产业路径或平台的诞生,站在2011年所积累的产业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新或转换,所衍生的趋势与结果必然是中国服装业在更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装产业的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远不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中国急需崛起一大批世界级的服装营销大师和服装设计大师。而中国服装设计优秀人才能否成批出现,关键在于中国服装设计教育能否满足产业的发展。中国服装设计人才培育过程中,教学理念与市场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教学模式转变与产业进步的节奏不匹配,是服装设计教育制造的产品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