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钢铁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对如何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参与生产国际分工显著提高了其竞争力,参与不同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和参与不同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高收入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较为明显,参与零配件、资本品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影响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参与生产国际分工使得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生产国际分工带来的溢出效应促使企业竞争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企业增加了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看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中国钢铁产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中的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成败.当前,在中美德日韩等汽车大国中,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为日本,其次是德国,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差.为了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大力提升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形成汽车产业的研发战略联盟,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汽车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发展汽车金融及其衍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有反倾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钢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和智猪博弈模型,对反倾销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反倾销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局限性,在目前钢铁国际贸易格局下,我国的占优策略应该是反倾销.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国际贸易中政府行为理论,提出了恰当运用反倾销行为并结合其他手段来根本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利用国际先进的研发资源,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才能更快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该文分析了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模式选择,进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38家钢铁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建议受经济危机影响的钢铁企业,应该积极研发无形资产,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振兴钢铁行业。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0—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在报告国的空间份额也偏低;2021年国家贸易竞争力指数,在1.1%左右的国家,只有日本和德国;(2)报告国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报告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部分指标,通过示范效应、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产业链嵌入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空间格局产生显著正冲击;(3)报告国贸易开放度、报告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另一部分指标,通过技术竞争、市场竞争和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负冲击。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对策如下:(1)通过开发技术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度,以及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空间。(2)通过提高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和原始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生产粗钢近6.27亿吨,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全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同时,中国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却远远低于世界其他钢铁大国。过低的市场集中度,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也限制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进而限制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加强和深入,在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一方面带来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垄断局面,中国本土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本土研发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冷静思考,以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评价,大多数指标显示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若干建议,如政府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等。  相似文献   

12.
政府通过创新平台投入大量政策资源刺激创新,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该发展模式下,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后,集群会更加依赖政策资源还是能够摆脱对政策资源的依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竞争力分为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以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DEA三阶段分析法,对政策资源依赖进行量化;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关系特征存在差异,且受地域和行业影响。具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创新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性不显著,市场竞争力在部分地区、行业与政策资源依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政策、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韩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韩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结构、技术与创新水平等方面。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须从差距入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其愿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6,26(1):6-10
简要回顾了我国钢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居世界第26位、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历程。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及调整思路,最后指出其愿景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实现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傅京燕  余丹 《经济前沿》2012,3(4):125-134
气候政策对一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一定的效应,开放经济条件下还将对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碳泄漏等问题使得气候政策的实际减排效果受到了质疑。气候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气候政策的有效性。为使气候政策的有效性达到最优,很多学者研究了缓解气候政策负面效应的措施。本文对一些重要的气候政策的经济环境效应进行了理论总结,从竞争力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综述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政策负面效应的缓解措施,以期为制定适合我国的气候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做强钢铁工业,提高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机制协同度评价模型,并以邯钢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协同学理论建构的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能够反映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企业据此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模型的提出对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铁矿资源分布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提高,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尽管我国铁矿石产量一直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必须不断增加.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而世界铁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根据铁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原料供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国际比较与提升竞争力之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结构特征及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国际比较发现,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因素所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相对滞后。当今现代服务业日渐突起且越来越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因此,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则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澄清相关重要概念和分析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市场、技术与市场联合驱动的3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模式。最后,在上述理论框架下,对嵊州领带和达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杨瑾  张渝 《经济与管理》2013,(12):82-88
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相比之下,其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重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华中和德国斯图加特七个汽车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单层次和综合层次的评价。结果表明: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产业生产能力、产业集群能力、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这正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