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存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最适货币区域理论是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经济转型期金融活动深度不够以及宏观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表明我国固定汇率制度安排的必要性,而最适货币区域理论则提供了这种制度安排的一些可能性解释,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导,芒德尔-弗莱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财政作用大于货币政策)有助于我们多角度理解这一现存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宏观政策协调理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而政府债务政策长期处于附属和工具的地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这导致了政府负债决策的政治化和货币政策的不可信。笔者认为,应当把政府债务政策置于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地位。在政策工具上,设立独立的债务政策目标和工具;在政策协调的框架上,以主权资产负债表管理为框架促进政策之间的合作;在体制方面,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政府债务政策的松绑。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财政理论及其框架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分析了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变,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调节体系中的政策走向和作用,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要有利于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应对来自外部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采取一系列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但要更好地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的预期效果,让公众意识到政策的可信性与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理性预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宏观经济理论开始研究在政府将来有改变政策承诺可能性的条件下,一定的政策承诺(如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以及固定汇率制度承诺等)会产生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5.
欧洲经货联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是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欧洲经货联盟的远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欧盟的经济政策协调。本文对经货联盟建立前后有关货币政策协调、财政约束与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动态不一致性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是欧元区特有的政策二元性矛盾,在《稳定与增长公约》框架下,这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何解决欧元区政策的二元性矛盾,学者大多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出发。笔者认为,在短期内要实现成员国财政政策的配合是有难度的,不妨从货币当局和货币政策出发去寻找矛盾的解决途径。树立货币政策的主导性,增强欧洲央行的责任性以及灵活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都能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间汇率制度下货币、财政政策效应比较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技术经济》2009,28(4):94-10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研究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其拓展到中间汇率制度下发现,无论资本的流动性如何,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有效,其效应介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之间。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最应该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搭配方法,此时政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程祖伟 《经济经纬》2007,(1):35-39,43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快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IS-LM模型,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两大基本政策,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给出了几点建议,“双稳健”政策是一种谨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suggest 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 approach to classifying government policies, thus offer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xpected outcomes of government policy as well. We elaborate the argument for industrial policy-government policy to directly influence invest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by private companies. By adopting dimensions for industries that are stable over time, we can suggest which policies are suitable for which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但是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约束 ,其中政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全国范围而言 ,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策落后 ,虽然政府制定了不少政策 ,但是在有效性上存在颇多问题 ,政策特性遭到忽略就是主要问题之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体现出以下几种特性 :公平性、管理性、竞争性、优惠性和保护性。产业政策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 ,中西部有必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的特性 ,发现现有政策的不足 ,为政策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政策是自主创新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综合分析了我国创新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创新政策研究和创新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外创新政策研究方法、管理体系、监督机制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系统分析。最后建议从完善创新政策理论基础、建立创新政策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创新政策综合管理体系、优化创新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管理机制4方面提高我国创新政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The model emphasizes the financial par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government can affect it. The model combines a complete flow of fund matrix with an income–expenditure scheme in a common framework. The consistency of the flow of funds matrix is achieved through residual determination of one asset/liability from each financial balance identity.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Swedish credit market after the abolition of credit market regulation. Thus the policy instruments included comprise – among others – the interest rate scale, the cash reserve requirement, the exchange rate, government consumption and differential tax rates but no direct regulation of bank advances or investment in government securities. The model mechanisms are illustrated with policy simulations. Those display, in some instances, processes which after some periods tend to reverse the intended effects of the original policy measure. They therefore point to the need for a strategy which involves a sequential use of several policy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5.
Japan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encourag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tempts to formally model past industrial policy interventions uniformly uncover little, if any, positiv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growth, or welfare.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ost resource flows went to large, politically influential “backwards” sectors, suggesting that political economy considerations may be central to the apparent ineffectiveness of Japanese industrial policy.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financial and labor market reforms appear more promising. As a group, Japan's industrial firms are competitive relative to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Where Japan falls behind is in the heavily regulated service sector. The problems appear to be due less to a lack of industrial policy than to an excess of regulation. Japan may have more to gain through restructuring the lagging service sector than by expending resources in pursuit of marginal gain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how state intervention within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can have positive effects not only on growth but also on public balances and debt. The relation between centralized monetary policy and decentralized fiscal policy partly solves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Each time a fiscal expansion in an EU country is not accompanied by a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increase, the expansionary effect of public spending, initially financed through the emission of public bonds, will be reinforced by endogenous money creation due to the increase in growth. The final result, if growth exceeds the rate of interest, is not only an increase in equilibrium income, but also a reduction in debt.  相似文献   

17.
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是对环境能源领域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环境问题实质,推断其演化趋势,在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约束下,综合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思想精髓,拟定创新政策。文章对以环保意识坚定而闻名于世的荷兰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源系统规划架构与流程及政府扮演的角色,为我国环境能源政策创新的具体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虽然是现代各国政府常用的稳定经济运行的工具,但稳定政策的理论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的回顾并分析表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仍是我国前几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逐渐演进,成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正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艾光 《时代经贸》2007,(6X):61-62,64
内外均衡目标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均衡。目前,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因此需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同时辅以汇率及利率政策。只有内外兼顾统一才能使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